
文明互鉴 59
文/三木秉凤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文明冲突论与文明互鉴论直接影响着世界不同民族文明发展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文明冲突论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文明互鉴论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民族包容、文化融合、世界大同提供理论基础。然而当近代西方文明盛极而衰时,全世界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引领希望投向东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尚存的古老文明!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这是上天的恩佑垂爱,这是历史的永恒眷顾,我们一定相信天道选择的文明存在一定是符合自然规律与人文规律的人类文明!东方的太极文化就是自然规律的化身,然而近两千年来,东方古典哲学思想的最高峰则是从易学文化中走出来的老子哲学,而东方宗教思想的最高峰则是从印度传来的佛家思想,东方社会人伦思想的最高峰则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太极文化“一以贯之”,儒释道三家思想互鉴辉映,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文明的灵魂核心!相比而言,西方从闪米特宗教,到亚伯拉罕诸教,到犹太教,到基督教,到伊斯兰教,以至于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等等,西方宗教文化一直处于一种继承性的分裂状态中,但其宗教的最初源头都来自于约六千年前的闪米特诸教,宗教万法其实一根。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盛极而衰,历史赋予了中华文明更宽广的任务担当,这就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筑提供理论依据与灵魂内涵。相对于东方儒家的集体大同性思想,西方的人伦社会个体思想则显得简单独立。而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几乎没有走出主观与客观、唯物与唯心、形而上与形而下、模糊与辩证的对立哲学的范畴,从未由“术”向“道”升华,从这个意义说,老子哲学古今无人可及。而西方哲学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一,古希腊时期,二,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时期,三,十五世纪后二百年所谓“文艺复兴”时期,四,十八世纪前后的资本主义启蒙思想时期,五,当代科学性哲学时期。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思想,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各个阶段的政治社会都产生了影响,导致西方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阶段的哲学思想的认识上的冲突,随着近当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西方哲学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等等问题上。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到今天的哲学科学的宇宙观趋同,西方哲学逐渐向东方哲学靠拢。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权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以后,物权又从社会权利义务中独立出来,从神权为主,到人权为主,到今天的保护私有财产的”物权”至上。人类的生命价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灵魂到肉体,从肉体到物欲,灵魂性思想被抹杀,个人的自由意志被压抑,物权却在资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突飞猛进地发展。神权、人权、物权三者的相互关系导致了不同时期的主导权之争。而中国五千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德主刑辅的哲学政治相一致的方向,所以东方文化的静态与西方文化的动态,又如此巧妙地形成了世界性阴阳太极文化。
东方的无为静态思想,在道家表现的尤为突出。《道德经》言,“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大意是要取得天下,实行有为而治,据我观察很难达到目的。这个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哲学及科学的变化中,是以反面形式教材出现的。老子之说,作为治国者,千万不要扰乱民心。人心,压抑它就会低迷消沉,激发它就会好高骛远。心志的低迷消沉与好高骛远,都会波澜起伏,心神不定,有时似烈火爆虐,有时似清濑止水。黄帝以前的帝王都是以道治国,以德配天。自黄帝起,以德治国,用仁政天下以得民心,后人尧舜等纷纷效仿,朝代开始出现更替也是从民心大乱、离心离德、背道而驰开始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自有其成长变化的规律,这个社会规律必须符合人道。人道的本性就是朴纯真善。在纯真的本性上面,凌加法律仁义等去搅动社会,都会扰乱民心。凡是不符合道的东西,都不提倡,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本意。 通过有为政治管理社会,只能越管越乱。这就是老子思想的本意。《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大意是,大道变化永不停息,这就如奥妙无尽的母性般,奥妙的母性,就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它绵绵不断地存在着,作用没有穷尽。老子认为,道的本体是空虚无际的,大到无外,小到无内,但其作用是无穷无尽,它无所不能,无所不造,无所不灭。正因为虚空没有实体,大相无形,所以它的创造力才不受限制。这个空虚无尽的本体,佛教称为自性。正如六祖开悟之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东西方文明会在未来发生冲突吗?绝对不会!这是中华文明的、趋道性、包容性与同化性决定的!东方文明属于道性文明,西方文明属于术性文明。道与术之间的关系是母子关系,母子关系在五行中属于相生关系。道是宇宙本体,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东方哲学的宇宙观。而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认识宇宙本体属于“知性”,“知性”的概念范畴总是非此即彼的。只能应用于多样性的事物,若用它们去规定超经验的最高统一体──世界整体,则必然出现“二律背反”。黑格尔是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的哲学家。他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在辩证法高级形态领域的最大代表。“对立统一”是黑格尔全部辩证法的核心,另一方面黑格尔作为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又认为只有精神性的东西才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单纯物质性的东西不可能有普遍性、统一性,因而也没有真实的存在。脱离精神无真实性和脱离统一无真实性,这两条原则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既是“绝对精神”又是对立统一。由此可见西方哲学很难摆脱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或联系,这与东方太极阴阳哲学的“负阴抱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相比绝非在同一个重量级舞台上!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