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58
文/三木秉凤
中华文明的历史任务就是摆脱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百年枷锁束缚,带领人类社会走出“文明冲突论”的怪圈,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民谋福利,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和平。反观几百年来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让人文与自然几乎走向对立!曾几何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似乎是人类文明傲慢自大的标志。人类文明脱胎于大自然怀抱,人文规律永远是自然规律的一个小小分支!如果人文与自然冲突,如果人文与人文冲突,如果宗教与宗教冲突,如果哲学与哲学冲突,如果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冲突,如果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冲突,“文明冲突观”实际是人类文明走向人类野蛮的标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难道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吗?人类文明的真正标志是人文与自然和谐,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各自文明内部和谐。人文与自然之间以及各文明之间实现和谐共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人类文明必须超越狭小的文明自私与文明冲突意识,在更高的文明视野中去认识自我、认识人类、认识宇宙!宇宙的真实状态是什么?宗教、哲学、科学三者给出的答案正在殊途同归,这就是道家的“有无相生”,这就是佛家的“真空妙有”,这就是量子力学理论中的“物质虚幻”。我们真正的看到过这个世界的本质内容吗?实际上,你永远看不到这个世界中的任何物体的本来来面目,实际上,你看到的所有物体只是从物体身上反射过来的“光”。那么你真的看到了“光”吗?光不会直接射入到你的大脑中,任何的光在到达你眼睛时就停止了,然后,光又激发了视觉神经细胞中的视觉分子,进而导致神经细胞爆发出了一次电流信息,这个信息传递到位于你脑后的视觉皮层中时才让我们看到了这“光”产生出的效应,这就是宇宙的真实。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光外“瞎子”。因为我们对“脑及脑神经细胞电流信息”的感知的存在,也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进行识别和通过大脑神经系统来进行思考的,因此眼耳鼻舌身意以及大脑本身的活动也仅仅狭隘的光照之“物”中点点反射,我们从本质上看不到任何东西,即看不到任何由外物激发出的任何的神经电流信息。因此,不是眼睛在看,不是耳朵在听,不是脑在思考,不是手在触摸,也不是脑神经系统在看、在听、在触摸,而是创造出脑神经系统的那个东西(宇宙本体)在看、在听、在触摸,那个东西就是我们共有的“宇宙本心”。
宇宙本体是什么?是宇宙本心。“道可道,非常道”,“宇宙本心”用语言很难说清楚!一切都是量子力学的“光子”波动,一切都是“本心”显现的幻相。包括时间、空间与世界一切现象,以及你用来观察这一切的眼睛、听世界的耳朵、触摸世界的手以及思考世界的大脑等,都只是一种信息存在,而信息本身也是幻相,这就是宇宙本体的原貌!

几千年人类文明历史已经证明,宇宙之道唯极少数圣者通达。故圣人入世,以传播圣道弘扬宇宙法则为先。传道弘法是全世界对圣者的共同使命,而宇宙法则只有一个!所以全世界一切传道弘法的经典思想都是相通的!他们共同崇尚道法自然。《道德经》曰:“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古之圣人治国安邦往往会采用“以道、以德、以礼”等符合人文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方式推进,即“天人合一,以德配天,道法自然”,圣人“以顺应天道,辅以道德仁礼”手段教化人民作为治国之先,故让百姓虚心若谷,衣食无忧,少私寡欲,身骨强健,天下和谐。宇宙之理在人间的最典范的体现就是国家对社会“中心”的目标确认。

国家运转应当以什么作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权为中心还是以物权为中心?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认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目标和社会价值取向的设计。宇宙之理的认识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道德水平。以人民为中心也称以人为本,如果以建立人本社会为要就会注重道德的教化与文化教育的普及,注重人伦之序,注重社会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教化的结果就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类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人类公心一旦提高到一定程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们精神饱满,积极进取,忘我劳动,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例如唐代贞观之治,路不拾遗,夜不避户,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文化道德教化与无为而治的结果。

在人权为本之外就是以“物”权为本。资本主义注重对物权的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里的物是最广泛意义上的物即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一切有形无形财产!以“物”为中心,特别是以“资本”为中心,人类文明逐渐走向物质文明,这将会让精神文明边缘化,甚至退出人类文明的历史舞台!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内斗中转移出来,全力发展接近破产边缘的社会主义经济,以调整国家发展方向,这样短时间内作为手段使用可以解放生产力,增强企业活力,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若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文化建设的灵魂构筑,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出现阴阳失衡,人们只认金钱,不问道德,只学习创造财富的知识,而放弃道德修养的文化!这样“物重人轻”的社会结局逐渐形成,其实人类道德诚信的丧失不仅会更大层面上影响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这可能会中断中华文明的前进步伐。

人类应当走出以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的迷途,携手精神文明建设并肩共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并肩共进!让整个社会再次回归阴阳平衡。以人为本重塑道德教化,以人民为中心让社会分配公平合理,因而形成道德社会,而以物为本的资本主义思想退居次位,以法治手段来保护物权,因而形成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中国社会几千年传统治理模式是“德主刑辅”,当然,当人民道德觉悟极大提高时,未来社会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这需要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当人类文明发展中维护社会秩序的力量来自于道德自觉而非法治强制时,道德与法治的地位也许发生转换,德主刑辅会重回人间,当然整个世界也将面临着重大方向决择!

道德源于人的内心,是人们的自觉意识自然意识自性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体现,它以人类的觉悟作为基础。法治源于国家的强制,是统治阶级意志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它是人们对规则的被动遵守,它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法治的强制力对面,就是管理对象的抵抗力,这对压迫力与反压迫力的矛盾永远不会消失,除非没有压迫,这也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的原理所在。而从哲学层面来看,老子的政治观和生活观更接近自然规律,更贴近宇宙本理,更符合百姓预期。以人为本的社会,先学习圣贤思想以提高文化道德修养,从格物到致知,从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做事两全其美则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成熟稳重、顺天应民的成功标志。

人类文明的内容是什么?不是空洞的社会口号,也不是光辉灿烂的墙面宣传,人类文明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中,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妙合。当今之世,人类文明的标志不断出现下降,只看事业,不问道德,只赚金钱,不问来源,只争权利,不计后果,就这样人类文明逐渐迷失本性,丧失真正的价值存在,富人穷的只剩下钱,官僚穷的只剩下权,艺人穷的只剩下名。然而在权力、金钱、名声之外,还有更高的价值存在,这就是富中之贵,这就是官中之德,这就是术中之道。人类文明应当登高望远,人类道德应当厚重朴实,人类社会应当和谐共荣,正是由于这些更高精神文明价值的存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才会在蜿蜒曲折中与道而行。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