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曲子词》中的佛教作品赏析(九)
文/吕兴福
这段曲子词相对比较浅显易懂,虽有粗糙之嫌,但说理还是深刻的,教育意义更是难以估量的,这就足够了。下面,我们分十二个段落解析全文:
无尽众生所魂牵梦萦日思夜想计较筹量的无非都是些俗世之事。如果不能听闻到佛法,不能修习清净三观,何日才能得悟真如之理呢?世间的豪强富贵,无不是暂时的现象,为人一世,不免于一死。慢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连自古以来的君王亦复如是终究一死了之。
生命的脆弱如蒲柳一般。不分年龄大小,某一天忽然照镜,顿然觉得红颜易逝人生易老,头发苍白容颜起皱,眼神无光,对镜思量,愁绪渐加。真是不觉意间、无时不被无常催促,身强力壮那能持久?

有智慧的人应该不与色相为亲。当断除贪嗔痴三种障碍和身口意所造作的三种业,远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和色身香味触法等六尘。那怕金玉满堂,都不是真正的宝物,只有忍辱才是无价珍宝。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依教奉行,就可以不染生死免除后有之沉沦。
浊恶之世所拥有的多是烦恼。想要得到将来出离苦海的初因,就要看破放下世间的一切,包括荣华富贵的享受,选择修行觉悟的道路。只要有粗麻布衣遮体就能得以满足,锦绣罗衣的享受不要去追求。就连如来佛祖也要示现涅槃,何况我们这些宿业深重的凡夫岂能长久地保全生命?
六贼造作导致生死轮回,只因不识三宝。自恨生长于苦空无常的阎浮提,恒为冤怼折磨,对此要赶快会意觉醒。身处俗世的众生要擦亮眼睛,莫要执著沉沦于迷津而不能自救。(拔提河头细罪句,)佛祖在菩提树下证悟成就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当效法,以求觉悟。
自恨长劫流浪生死。在法船尚未到达涅槃之时,烦恼障和愚痴障这事理二障之鼠连同地水火风四大之蛇与我们形影不离。人身犹如水上气泡,随时都会破灭,无常煞鬼总会突然降临。如果卧病三日以过就有死亡的危险,即便是死到临头,善恶之业如影随形是终究不能避开的。
人命就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一样短暂。要努力修福,如救头燃般不能放逸。修行时又不能贪执于或迷或悟,于此迷悟都不能执著。当知阎罗索命之时,有时连交代后事的机会都没有,那时,任凭家里的宝贝堆积的像天一样高也没有了用处。修行不图精进,如若寻常儿戏,一旦气衰力竭,就悔之晚也,只有轮回受苦的份了。
众生要使自己的品性得以显现,就要通过修学佛法而明理。热恼剧增成猛火一样逼来时,就来不及将身躲避了。一个人,如果没有心思诵读大乘经典,执取善行却依旧悭贪,这就是不明理造成的。一朝病卧于床,死神催逼,腾升一去便是焦热之地狱。
修行人,慈悲喜舍最为珍贵。那怕是被人打骂,也要一直忍辱,为当来成就菩提而呵护初因。皮肉血水终不去刻意珍惜,一心志求法水何时能够滋润身心,令一切烦恼逐渐轻微,解脱轮回自在逍遥出离六尘。
思量观照,一切荣华富贵都不是长久之法。劫石号称坚固,尚自可以化为灰尘,富贵那能长期坚守。愚痴之人不会此意常在迷津之中,专爱杀生,兼好酒肉。无常不肯给人以宽限,地狱中的刀山之报会长时令人难以消受。

幽冥之路深暗如漆。牛头马面暴戾乖张手把铁叉,罪人一旦进入便难以复出。到了这里的罪魂闻此恶声便心胆惧惊,因此生前有幸知道此理者,千万思量莫要输失。要得到避险之路,就要精进修学般若波罗蜜。
罪福不外乎由宿世业力所支配。或善或恶的初因将与身相随。临渴掘井时,将悔之晚也。荣华富贵,风中之烛,随时会灭尽。眼睛不停地贪求寻觅,都是愚痴暗昧的表现。一朝冷冷清清倒卧黄泉,再回首时,百年富贵必是一无所有!
以上,就是这首曲子词的通俗解释。我们说,原词本身是通俗的,笔者的浅释就更加通俗了,然而其义理是深刻的,更是符合大乘教义的。笔者本意是要突显《敦煌曲子词》的文学性,但在谋篇行文的过程中,却每每被深邃的、不可颠覆的宗教氛围左右,一切的文学感慨都被淹没于佛法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接下来,笔者再率性而为,就《敦煌曲子词》中涉及佛教的全部作品读后的总体感受,与诸位菩萨大德们共同分享。(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