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八板儿的老爸(小小说)
文/适合
我的老爸年近八十,仍喜欢独自一人待在农村的“老窝”。眼瞅着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生活的不便,我这个独生女哪能放得下心呢!无数次苦口婆心劝说,老人终于松口到我家居住。
我给老爸单独安排在一个视野好、布置得舒适的卧室,从高高的楼上俯视,可以看到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我对老爸说:家里啥也不用你操心,也不用你干活,每天愿意动弹,就到楼下去转转,公园离得挺近,那里下棋的、跳舞的、吹拉弹唱的啥都有。累了就回家喝喝茶,看看电视。多好啊!劳累一辈子了,该清闲清闲,享享福了!
听了我的话,老爸啥也没说,表情木木的,只是点了点头。
老爸在山沟里生活惯了,冷丁到城市里住总觉不得劲儿,整天无所事事,闲得难受。他每次出去,还是跟以往一样,爱拎着个大塑料袋,每每发现矿泉水瓶,总是捡起来。他在乡下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按说他不缺钱,就这习惯,见了瓶子不捡,比丢了钱还难受。住在楼房里可不比乡下的平房,放废品不方便啊。看到把矿泉水瓶零乱地堆在他的卧室里,我很碍眼。一天,我终于忍无可忍,平静了一下心情,鼓足勇气说:“爸,你就别捡矿泉水瓶了,受那累干啥?能卖几个钱呀?再说了,咱们住的是楼房,不同于平房,哪有地方呀!”说着,我从兜里掏出二百元钱,放到他的茶桌上,“每个月给你二百元钱,就算是捡矿泉水瓶换的钱,够不够?”
听了我的话,老爸只回了一句:“我见了瓶子不捡,心里总是不实落。”
当天,趁着我没在家,他把那二百元钱放到了我卧室的床上。从此,老爸捡矿泉水瓶照旧。我又劝了他几回,仍无济于事。唉,真拿他没办法!
老爸喜好吃红烧肉,一个周日的晚餐,我特意为他做了这道菜。爸爸很高兴,边品尝边感叹:“好吃、太好吃了,有当年你妈妈做的味道!”
第二天早饭,老爸看了看桌上的菜,问我:“昨天晚上没吃完的红烧肉呢?”
“哦,我倒掉了。”
“倒掉了?还剩小半碗呢!”
“老爸,隔夜的菜不能吃。”
“不是有冰箱吗?坏不了!
“不吃隔夜菜是有道理的。”
“尽胡说,我都吃一辈子了,活这么大岁数,咋了?!”
“隔夜菜就是吃不得,健康第一嘛。咱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的老爸!”说着,递给他一双筷子,“快吃饭吧。喜欢吃红烧肉,女儿再给你做。”
“多好的红烧肉啊,还剩下那么多,咋说扔就扔了呢?!”说着,老爸将筷子啪地摔到桌子上,气呼呼回了自己的卧室……
老爸有个习惯,为了节省用电,不到开灯时绝对不开,开灯后必须“人走灯灭”,他总是叮嘱家人这样去做,在女儿家也不例外。有几次,发现我和丈夫离开卧室和厨房没关灯,他就急忙去关。有时出去即便是一会儿,马上就回去,他也给闭了灯。有一次,我发现他又去关灯,便说:“老爸呀,就离开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不用关灯,反复的开和关,灯管会受损的,这么短的时间,能跑几个电字儿?买个灯管多少钱?这帐你怎么就不算算呢?”老爸说:“浪费了电,我总是心疼啊!”过后,他仍旧照做不误。唉,老爸就是这么个老八板儿、老顽固!我哭笑不得。
不仅我们用电受限,用水,老爸也管着:水流开小点,冲个水果还用那么多水;淘米水、洗菜水留着冲马桶;淋浴水流没必要放那么大……这些话常挂在他的嘴边。
对老爸的多事,我不止一次地好言相劝,并深入浅出地给他讲道理,嘴皮子都磨破了,可丝毫不起作用。父女俩咋谈也谈不拢,还各自生闷气……
过了几天,我和老公晚上下班回到家,老爸没在屋,发现客厅的茶桌上放了一个写得歪歪扭扭字的纸条:“我在这住着不得劲儿,回老家了。”虽然没有落款,但一看就是老爸的字。
我拿着字条盯了老半天,对身旁的丈夫说:“都怨我呀!孝顺、孝顺,如果不顺,哪来的孝?!”
丈夫深有感触地说:“在家里,哪有那么多的理讲啊,谁对谁错,有多少能掰扯明白?理讲了,人却远了,何况老爸说的、做的并没有错。”
我沉思着丈夫的这番话,点了点头。随后拿出手机,拨通了老爸的电话……
2019年7月30日于山东龙口
作者简介:
适合,本名臧世翮,男,吉林省抚松县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精英文学》副总编,作品曾发表于《萌芽》、《青年作家》等报刊和多家网络文学平台,多篇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搜狐》等转发,有多篇获奖,出版了微型小说集《圈里圈外》。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总顾问:千野(知名作家、诗人)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马俊华(暮雪诗刊创始人)、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