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翥,字可程。少有气节,识量过人,笃志立学,为时所重。洪武初以儒士举授县学训导,擢太子赞善,累官工部尚书。
赞善大夫,官名。太子官属。唐龙朔二年(662)初置太子左右赞善大夫各一员,以代替左右春坊之太子中允、中舍人。咸亨元年(670)中允、中舍人复置,左右赞善大夫不废,别自为官,左、右各置五员,正五品上,隶于太子左右春坊。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儒家经典教授诸郡王。制比左右谏议大夫,为谏官。洪武元年(1368)改赞善而置。以勋旧大臣兼领。仅为虚职,不专掌辅导太子之事。十五年,更定左、右春坊官,复改赞善。
初试锋芒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感到过去自己读书太少,治国理事深为不便,所以,他要儿子们多读书。可是,皇子不同于一般人,连换了几个先生都没管教得住。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又为太子找了位先生,这位先生是举荐的赞善,是从永宁擢荐来的一位老儒士名赵翥。这位儒士一肚子墨水,他先是圈讲文章之后让皇子背诵文章,自己坐在椅子上闭起双目摇头晃脑地轻轻吟诗。一会,皇子向两个伴读的书童做起鬼脸。书僮念道:“先生教学生,学生见先生——头痛”
赵儒士把戒尺一拍,喝道:“念的什么?”
“念的文章。”
先生还未睁眼,一个书童已蹑手蹑脚走到他座位旁边伸手来揪赵翥的耳朵。这书童仗着皇子,一向放肆惯了,好多老师架不住,只好来个“冷锅贴烧饼——溜了”。这使他们越发胆大。哪知这位老儒士赵翥可不同,书童的手刚近赵翥的耳朵边,老儒士赵翥伸手抓住他的手反拧过来,书童痛的鼻歪眼斜。皇子更是放肆,举起戒尺就打老儒士。戒尺未落,赵翥伸出另一只手抓住皇子的手,向书童喝令:“大胆。”
一用劲把皇子的手也反拧过来,老儒士赵翥喝令书童:“跪下!”
书童扑通一声双膝落地。皇子却倔犟地安身不动,恰巧,朱元璋朝罢回宫,从这里经过,看到儿子一只手被赵翥反拧着, 额上出汗,脸色发紫,便替儿子求情:“赵儒士,饶他这一次吧!老儒士赵翥将头摇得象拨浪鼓,说:“皇上,不行啊!常言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老儒士赵翥发起傻劲竞把“万乘之尊”的朱元璋搞得下不了台。朱元璋火了, 喝道:“你放手不放手! ”
老儒士赵翥也直着喉咙说:“不放! ”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还没有人敢这样冒犯过他。他的脸涨得通红, 大声嚷道:“来人啦!”武士纷纷跑来,朱元璋火头上下命令,把老儒士赵翥抓了起来。
关起了老儒士赵翥,朱元璋回到皇宫还气呼呼地骂老儒士赵翥是“山棱果子——不识抬举” ,硬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皇后马娘娘一看朱元璋那脸凶煞的样子,心想, 坏啦,老儒士赵翥准没命啦!她忙叫宫女沏上香茶,劝他息息怒:“皇上,昨天你把老儒士赵翥夸上天,今天怎么把老儒士赵翥气下地了?”
朱元璋余气未消,就怎来怎去地一说。马娘娘方知原因。马娘娘是个明情达理的人,心想,替儿子护短,罚先生不是,不是“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可是,在他气头上劝谏,恐怕劳而无功。就说:“陛下,跟愚夫子计较啥? 你说咋办就咋办。宫女, 快给皇上进御膳。”
三杯两盏落肚,朱元璋脸色舒展开来。马娘娘说:“陛下,你可记得在淮西时你说,古往今来世上有两种人没有私心。”
“嗯、嗯”
朱元璋一时想不起来。马娘娘接着说:“一个是治病的郎中,一个是教书的先生。哪个郎中愿意他治的病人死去?哪个教书先生不愿意他的学生多识几个字,进学中举?”
“这倒也是。”
马娘娘就势追上一句:“那么,太子太傅呢?”
朱元璋语气平和地说:“他倒也是为皇子好。可这人太蛮横,连我去求情他也不开缝。”
“陛下,这不开缝好!他那是为大明的天下啊! ”
“咋说?”
“这不开缝,就是“教之严,皇子才能上道。古人说:“玉要琢,方成器。”要是一开缝,往后太子还听他的话吗? 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先生哪里还能管得住呢? 往日先生脓包,管不好皇子,教不了几天就跑了。你为此事, 没少犯愁。如今先生肚里有韬略,教书有方,可你竟把人家关起来, 弄不好还要杀。常言说,,家有家规, 国有国法,师有师道,你把这些一齐丢了,大明天下不是也要完了吗?”马皇后一席话说得朱元璋懊悔起来:“别说了,把他放了不就得了吗?”
“吃灯草的,讲得轻飘。人家受了一肚窝囊气,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关,又不明不白地放,叫我也不愿意!”
“那你说咋办呢?”
“你我领着皇子去赔情。”
“这个......”
“你要不要大明天下呢? 为大明天下,只有这么办。”
当时,朱元璋的头脑还算清楚,便听信马皇后的话,把皇 子叫来,严肃地责备了一顿。然后由太监领路,皇帝、皇后、皇子直奔赵翥被押的地方。
老儒士赵翥还真倔,见他三人到来竟别转身子,不理不睬。
朱元璋说:“先生, 勿气嘛! 那是寡人一时欠考虑,你还是教育有方的呀!”
马皇后说:“先生, 皇上领皇子向你赔情来啦!”
皇子也说:“往后, 愿听先生教诲!”。
赵翥慢慢转过身子让狱官去了枷,由太监和皇子扶着回到书馆。路上,老儒士赵翥一句话不讲, 朱元璋和马皇后微笑着跟在后面。到了书馆,赵翥在椅子上坐下,动动腿伸伸手, 慢吞吞地活动了一下,看皇帝和皇后还是不急不燥,和颜悦色的。这才摊开纸,磨好墨,提起笔来写了两行字,他站起来双手托起刚写好的纸条走到朱元璋的面前跪下,把纸条托至头顶说:老朽谢恩......
朱元璋拿起纸条一看愣住了,两眼又睁得圆圆的。为啥呢? 因为纸条上写的两行字是:
明王明不明
贤后贤非贤
朱元璋正要发作,马皇后笑嘻嘻地说:“老儒士,你念给皇上听听。”
儒士赵翥念道;
明王明不?明!
贤后贤非?贤!
朱元璋一听,紧绷着的脸又松驰下来,咧开觜笑了。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