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行记之:
鸣鹤古镇
文/淮草滩
鸣鹤场是浙东一座千年古镇。它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为浙江省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
此镇是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初唐大政治家、书法家虞世南的家乡。但是,此镇的来历并不源于虞世南,而是因为他的一位早夭的孙子。 据史载,虞世南的孙子虞九皋,字鸣鹤,青少年时代便中进士,文才为世人所推重。可惜他及第不久,就英年早逝。乡人悯其才,以“鸣鹤”二字命名乡里。
鸣鹤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秀美,素有“鹤皋风景赛姑苏”的美誉。此镇虽得名于唐代虞氏,却兴于盐,盛于药。原来从北宋至明代,这里一直是官府设立的“刮买盐场、课涨衍司”,简称“鸣鹤场”。制盐业在此地兴盛了六百余年。到清康熙时代,镇上叶氏一族崛起,举人、进士、诗人、巨贾、名医等层出不穷。尤其是叶天霖兴办的国药业,开创慈溪乃至浙江国药贸易之先河。辉煌的国药业完全盖过了制盐业的风头,使一座小镇在大清、民国时代熠熠生辉。
鸣鹤古镇和国内其他古镇依河而建的格局不同,而是依白洋湖而建,并紧临五磊山风景区,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古镇。从慈溪西站坐“游2路”公交经上林湖越窑遗址公园,到鸣鹤车站大约五十分钟车程。下车便是古镇东大门。我在车上因为忙着查看马蜂窝旅游,竟然坐过了站,幸亏及时发现,在古镇西南角的鸣鹤场站下了车。没想到这一下歪打正着,下车就是古镇西南门,古老的中街入口。

中街与横穿全镇的河流平行前进。河上每隔一二百米便有一座明清古桥。我打开单反一忽而拍摄古朴陈旧的明清房屋,一忽儿拍摄石桥曲水,忙得不亦乐乎。老街河上有许多构筑精美的古桥梁,构成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这也正合了我的脾胃:古迹游,我不喜欢那些崭新的模仿和过度的商业开发,唯喜这原汁原味的古朴沧桑。中街很窄,平均宽度不足三米。高低斑驳的石板道路坑洼和缝隙间长满历史记忆的青苔;磨光的凸起处闪射着时代的光辉;灰白相间的石墙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拥有了某种魔力,一瞬间感觉自己置身于另一个时空;宁静流淌的青绿河水为远来的游客洗去眉眼间疲惫的风尘,把你躁动的心灵染绿。这条老街实在是太古旧,太厚重,太深沉了,处处散发着旧时光的气息,仿佛冻结了的历史。独自穿行在老巷中,顿觉身心空灵,宠辱皆忘。
镇内的古建筑多为豪宅,基本都是叶氏家族经营国药业发家致富后所建。叶氏家族人员众多,先后修建的豪宅号称叶氏一房、二房……现存比较完好的有叶家大厅、叶氏大六房和小五房、小六房。大六房现存两进三合院,分别由主楼和两侧厢房构成。所有建筑都是碧瓦飞檐,雕梁画栋,气象恢弘。除了叶氏家族豪宅以外,代表鸣鹤古镇药业辉煌的著名建筑还有崇敬堂国医馆、敦本堂、温州叶同仁堂二十四间走马楼、广生行大药铺等。此外,彰显数百年盐业文化的盐仓走马楼,是我国南方四合院群体中很有个性特色的古建筑;银号沈氏大屋,回忆着票号时代曾经的辉煌;杜洲书院体现古镇文化教育的风采;走马楼沈氏旧宅,堂内依然珍藏着子孙们中举的捷报,历尽数百载沧桑的报单上至今仍有挥之不去的书卷气息……这数不尽的古代建筑,一座座都是古镇历史、经济、文化得以积淀和延续的见证。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古镇很多建筑都有意无意保留了一些“文革”时期的记忆——红字标语、小红书、上山下乡、样板戏等。甚至连破四旧时代砸烂的封建建筑符号、砍光的石匾门额、名人题字都没有再恢复。一座建于1958年的大会堂牌坊式檐墙上冉冉升起的太阳、金光四射的五角星、“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红色标语都保存完好。而且这座建筑也成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不容遗忘。鸣鹤人对这一点了然如镜。
鸣鹤古镇不仅以历史悠久见著,而且以人杰地灵闻名。自东晋始,在这片土地上以虞叶望族为首的名人志士辈出。东晋杰出的天文学家虞喜于公元330年发现了地球自转“岁差”现象,在天文历法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安天论”等学说,为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创制《大明历》奠定了基础。东晋思想家、史学家虞太撰《晋书》,著《父倡会黄尼稽典录》,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初唐名臣虞世南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而享有盛名。“杜洲先生”童居易,所治之域夜不闭户,政绩卓著,被传为佳话。明嘉靖年间,抗倭义士杜文明、杜槐舍生取义,壮烈殉国,名垂青史。明中叶,浙东盐政使彭韶力排众议,整盐事,革流弊,逐盐霸,换盐官,承诺盐民后代可以肄业念书,抚平了盐民“暴乱”,使盐场重新恢复生产信心和动力,被盐民尊为再生父母。后来,在鸣鹤场为他建生祠供奉,成为盐民的保护神。自清康熙时,叶氏一族崛起。尤其是叶天霖兴办国药业,开创慈溪国药贸易之先河。之后,慈溪人魏殊经营的杭州追卖叶雾石种德堂、温州叶同仁堂、绍兴核沉震元堂等国监千药店纷纷开设,极大地推动了浙江乃至全国的药业发展。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千多年来,鸣鹤古镇名人辈出,各领风骚。
最后,我还想提一下坐落于古镇白洋湖畔的千年佛院金仙寺。我对宗教并无兴趣,但是遇见古刹一定要瞻仰一下它的宏伟壮观。穿过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迎面看见含元殿巨幅宣传标语“弘一法师生平事迹展”。僧俗两界闻名于世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在中国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戏剧、书石丹青……其人格魅力备受世人尊崇。看了展览才知道原来金仙寺曾是法师的修行地。选这么一个人间仙境来修行,可见李叔同先生的眼力真是非凡呀!
鸣鹤古镇风景、人文、历史荟萃,令人流连忘返。但也不是尽善尽美。在古朴的老街上随便走一走你就能发现一些年久失修甚至面临颓圮的老屋。该镇的商业开发才刚刚起步。祈愿老镇的开发与保护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让这颗浙东明珠永远闪耀在东海之巅。
游完了鸣鹤古镇,我依依不舍地坐上返回的公交,预备到上林湖越窑遗址博物馆,再去感受一番上古先民的精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