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都很吝啬【小小说】
黄学友/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一个巧字。你可能要问怎么个巧法?这样说吧,在十个人中很难找到一个吝啬之人,可四个人到一块却都是吝啬鬼,你说这事巧不巧?
话说在某建筑工地的一个工棚里,住着四个民工。一个姓李,叫李林,三十多岁,平头,高鼻梁,小眼蛋子一转一转的,就像算盘珠子在滚动。两个姓王,分别叫王五王六,他们并非亲兄弟,名字中的数字相邻纯属巧合。还有一个姓张,叫张强,长发,瘦脸,尖下颏。据说一身牛仔服已经穿了五年。
四个人都是工地上的民工,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住在同一工棚里,白天吃饭同用一张破旧的木桌。炒菜做饭同用一只两千五百瓦的电炉子,一只平底铁锅。晚上,同睡一张大合铺。刚来时都不认识,各自没有多少言语。时间长了,就相互了解了,每个人的话也多了起来,各人的性格脾气也暴露无遗。

一次 ,张强没在工棚,李林把王五和王六叫在一块,神神秘秘地说:“哎,你们俩知道张强的牛仔裤穿了几年了?”两个人都要摇了摇头。李林说;“已经在身上穿了五年了。”王五说:“这也太吝啬了。”王六说:“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手里又不是没有钱,何必呢。”李林又说:“你们注意到没有,张强在工地上铲灰时,根本不让锨柄贴到裤腿,你们说这是为什么?”王五说:“还不是怕磨了裤。”王六说:“对啊,这样干活能出多少力,要不干脆把裤子脱掉算了,这样既省了衣服又享受了日光浴。”说完,三个人开怀大笑。

三个人虽然都在笑,可笑的内容有所不同,王五和王六的笑,有一半是在笑李林。笑李林“老鸹飞在猪腚上,只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他们早就听说,李林比谁都吝啬。李林患有便秘,一次他找一个乡医讨要治便秘的偏方,那乡医告诉他:“将一枚鸡蛋打入250克牛奶,煮沸待温后,再调适量蜂蜜,每天喝一次。”李林的小眼蛋子很快地转动了几下说:“买偏方里的三样东西都很贵,能不能去掉一样。”乡医看了他一眼说:“不调蜂蜜也行,就是效果慢点。”李林又想了想说:“能不能再去掉一样?”乡医白了他一眼说:“不能再去了。”李林就说:“要不你再给我换一个偏方,最好花钱少的。”乡医看了他一眼,心里想,看病还这样吝啬。就气愤地说:“那就用红糖水冲狗屎喝吧。”李林赶紧说:“能不能用白开水冲狗屎,不用红糖水。”乡医气的再不说话。

许多人都知道有关李林和张强的吝啬故事,却不知道王五和王六是否和他们一样吝啬。
一天晚上,王五和王六为分吃一个苹果没分匀,在工棚里吵了起来。王五说:“按说我们都姓王,你还得叫我大哥呢,你这样做对得起谁?”王六说:“谁叫你哥,我们虽然同姓王,又不是同族,非要称兄道弟不可的话,我名字里的六比你名字里的五大,你得叫我哥。”王五说:“要论年龄呢?”王六说:“论年龄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王五说:“那我比你还早出生一个时辰呢。”站在一旁的李林和张强听了后都捂着嘴笑。
王五和王六吵完嘴后,很快就和好了。从表面上看,工棚里的四个人还算团结,就是各自做起事来太斤斤计较,太吝啬。

这天中午收工后,都回工棚吃午饭。他们各自准备的菜蔬不同,都怕合着炒让对方占了便宜,就各自炒各自的。李林先炒,他炒的是白菜,炒熟后倒进了自己的菜碗。接下来张强炒,他炒的是蒜苗,炒熟后也倒进了自己的菜碗。再接下来是王五炒,他炒的是豆腐,炒熟后倒进了自己的菜盒。最后王六炒,他炒的是菠菜,炒熟后倒进了自己的瓷缸。四个人都炒好了菜,再做饭。说来也巧了,他们都是准备吃面条。如果再像炒菜一样,各做各的,还是只有那只铁锅,等做完了吃上,肯定耽误出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用那只铁锅同时煮四个人的面,煮熟后还是各人吃各人的。有人会问,这能做的到吗?放心,他们总会有办法。四个人都找来了一根细线绳,又都把自己的面条拦腰拴好,等锅里的水烧沸了,再同时放进锅里。面条煮熟了,他们都提起细线绳,把熟面条放进了自己的碗里。可有些面条被煮断后,还是脱离了线绳的束缚,混在了一起。他们又开始抢着捞汤里混在一起的面。李林说:“我的面条是长条的,我捞长的。”张强说:“我的面条是短条的,我捞短的。”王五说:“我的面条是粗条的,我捞粗的。”王六说:“我的面条是细条的,我捞细的。”四只手,握着四双筷子在锅里乱拨乱捞,不知谁一用劲,锅子翻了个底朝天,汤和面洒了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