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曲子词》中的佛教作品赏析(八)
文/吕兴福
在《敦煌曲子词》涉及佛教的作品中,以禅宗题材为内容的尤其多,除了上面介绍的之外,还有数篇,如《静坐五更转》、《禅门十二时》、《法体十二时》、《禅门十二时曲》等等,从法理、静坐、禅观、觉照诸方面,直接或间接地阐释了正法眼藏的奥义,实际上就是在利用词的形式表述佛教中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的修学理念和实践,作者的证量也在有意无意中得到了展现,堪称如来智慧涓涓如水从自性中源源不断地流出。猗欤休哉,岂敢轻之!
然而,笔者尚没有能力解析禅法,本文的目的和初衷在于赏析涉教作品,它包括宗教和文学两个方面,因此,在选择展示原作品时,既考虑到佛教的份量,也不能忘失作品曲牌形式的多样性。因此,还有几曲内容上乘的《五更转》就不再例举了。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名《十二时》的曲牌来作进一步的解读。
所谓十二时,是我国特有的计时方法,将全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来指陈。而《十二时》的曲牌,正是利用不同时段的征兆再以相应地支取字成韵,然后依韵铺排内容。如“平旦寅,叉手堂前咨二亲。耶娘约束须领受,检校好恶莫生嗔。”“日出卯,取镜当心照。情知内外空,更莫生烦恼。”“鸡鸣丑,四大之身应不久”等。十二时,跟《五更转》中的五更一样,也是只有起调限韵的作用,一般不涉及内容或涉及不紧密。在起韵限韵方面,《十二时》的曲牌更具灵活性,由于换韵频繁,未至山穷水尽时,已到柳暗花明处,创作时不会出现穷韵、窄韵、险韵的情况,更利于作者的尽兴发挥。全篇多以每时辰一个段落,多由十二个片段完成。相对于《五更转》而言,《十二时》的曲牌更加适用于较大题材和较多内容的表现。
在十二时中,当选择从何时起段呢,即从那一时开始呢?多见的有两种情形:一是从“夜半子”起头,因为子时是两天之间的分界时,前际后际,交过子时,便成为新的一天了。如下面将要赏析的《禅门十二时曲》,就是以“夜半子”起头的。第二种情形是以“平旦寅”起头,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露出,人们习惯上认为新的一天开始了,因此从寅时开始。如《天下传孝十二时》、《发愤》等作品,都是从“平旦寅”起段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解读、赏析一曲,题目是《禅门十二时曲》。
夜半子,众生重重萦俗事。不能禅定自观心,何日得悟真如理?豪强富贵暂时间,究竟终归不免死。非论我辈是凡夫,自古君王亦如此。
鸡鸣丑,不分年既倾蒲柳。忽然明镜点照看,顿觉红颜不如旧。头发苍茫面复皱,眼暗匡量渐加愁。不觉无常日夜催,既看强量那能久?
平旦寅,智慧莫以色为亲。断除三障及三业,远离六贼及六尘。金玉满室非是宝,忍辱最是无价珍。男子女人行此事,不染生死免沉沦。
日出卯,浊恶世界多烦恼。欲得当来证果因,弃舍荣华修佛道。随时麻褐且充体,锦绣罗衣莫将好。如来尚自如涅槃,凡夫宿业殊难保。
食时辰,六贼轮回不识珍。自恨生长阎浮地,恒为怨磨会须勤。众生在俗须眼利,莫着沉沦守迷津。拔提河头细罪句,菩提树下证成真。
隅中巳,自恨流浪归生死。法船未达涅槃时,二鼠四蛇从后至。人身犹如水上泡,无常煞鬼忽然至。三日病卧死临头,善恶之业终难避。

正南午,人命犹如草头露。火急努力勤修福,第一莫贪自迷悟。阎罗索命难求嘱,积宝临天无用处。若也放慢似寻常,力竭哀哉自受苦。
日X未,众生品性须求理。热至猛火逼身来,不暇将身远相避。无心诵读大乘经,执善悭贪坏思意。一朝卧病死王催,腾身一入到焦热地。
暮时申,慈悲喜舍最为珍。被他打骂恒忍辱,当来护得菩提因。皮肉血水终不惜,法水何时得润身。一切烦恼渐轻微,解脱逍遥出六尘。
日出酉,观看荣华实不久。劫石尚自化为尘,富贵那能长得守。愚人不会守迷津,专爱杀生并好酒。无常不肯与人期,地狱刀山常劫受。
黄昏戌,冥路幽深暗如漆。牛头王乖把铁叉,罪人一入无时出。至者闻声心胆惊,幸者思量莫输失。当来欲得避险路,勤修般若波罗蜜。
入定亥,罪福总是天曹配。善因恶业总相随,临渴掘井终难悔。荣华总是风中烛,眼里贪索大痴晦。一朝冷落卧黄泉,百年富贵今何在。(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