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在漂流中流淌
方 霞

“回姥姥家,回姥姥家……”一进暑假,儿子就再三央求,要回姥姥家。我知道,他回姥姥家的目的是为了漂流,因为我的老家,这两年开发出了漂流的旅游项目,而我也有一段时间没回老家了,于是选了个周未,一家三口一起回了老家——中泉。
中泉是我老家,漂流是流淌的泉文化。听父亲说,我们村名——中泉的命名来源于一个典故:相传唐朝皇帝李世民率兵打仗时路过此地,那年正直大旱,兵困马乏,渴得要命。路过这里,只好停下休息。这时,一个赶集买猪仔的老大爷正好也在这休息,不知什么时候,小猪在河道里用嘴拱了几下,结果冒出了一股清泉。大家见此情景高兴不已!正是这股泉水给备受干渴的部队解了燃眉之急。正因为是猪拱出来的泉水,皇帝李世民高兴之余,命此泉为猪拱泉,并给我们村取名为——忠泉,顾名思义,就是忠于人民的泉。后来,人们为了好写,把“心”字底给去了,直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因了中泉的水,才有了漂流。这条小河,河谷深、弯度高、水面窄、落差大,我记不清与儿时的玩伴趟过多少次水,抓过多少次鱼,亦记不清在小河旁挖过多少个泉眼,只知道随便在一处挖几下就会冒出汩汩清泉。那时的我们觉得很神奇,挖完几处泉眼再换个地方继续挖,仍就是汩汩清泉从地下冒出,当时就觉得我们村,特美。而漂流则缓急有序,曲径通幽,能欣赏到空山的叠翠倒影,能尽收山村的美景……我坐在橡皮伐子里,伴随着欢呼声与尖叫声,转过一个接着一个的水湾峰回,漂过一个又一个高潮节点,浑身湿透,而橡皮伐子里的水,也已经没过了脚踝,只好把头戴的安全帽,当成了水舀子,一舀子一舀子地往外舀,就像我的一个同学,漂过以后在微信上感悟:“中泉漂流,真是刺激!船里全是水,终于知道帽子是用来干嘛的。”
舀完伐子里的水,再向下漂,一个浪头打过来,又灌进了半伐子的水,我们就这样,一路舀着水,一路向下漂。转过又一道弯,水道与旱路并行,水流变缓,我坐在橡皮伐子里,体验着与公路上行人车辆同行的快感,忽然想起岸边的猪拱泉。
猪拱泉至今还在,每年旱季,小河里的水都干了,可她却依然流淌着甘甜的泉水。这里的泉水特别凉,但喝后会有一丝丝的甘甜。尤其是麦收时节,干完农活、路过此泉的人们喜欢蹲下来用手捧一捧水一口气喝干,以解干活时的劳累和干渴。让人看着就过瘾。我也曾无数次模仿大人的样子,用稚嫩的小手捧一捧水仰头一饮而尽,那种感觉真正的爽!想到这,我命令“船长”抛锚,抬头看那猪拱泉的方向,哦,迎面走来几个手拿水瓶的城里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刚从泉边归来。因为每次回来,我都要带着儿子去那里灌水。
又是一道弯,橡皮伐进了狭窄的河道。我不知道这段河道,承载了我多少记忆,只记得一次大雨过后,我约上几个玩伴到河里趟水玩,鞋子被冲走了。冲走一只鞋,就意味着以后的几天要光脚丫子,于是我们沿着河岸拼命地去追,腿和脚被棘草、棘枝划破,也全然不顾。不曾想,一时没注意,我掉进了水流湍急的河里,差点被大水冲走,幸亏父亲发现及时,把我从河里救上来……回家以后,挨打是免不了的,不过现在想来,那也是爱!
“小心!”“抓牢!”
一阵惊呼、尖叫,把我从回忆中唤回,原来进入落差很大的河道,我还没缓过神来,就听哗的一声,橡皮伐子冲进了密林,开始了寻幽的旅程,但见一路浪头、两岸葱幽,让我感受到了惊心动魄的刺激与快感,感受到了人与山水的浑然……

【作者简介】方霞,女,山东济南人,教育硕士,从事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闲暇多余从事诗歌、散文创作,现有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