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诗的特征》
一一诗论之二
文/若冰
什么是诗?诗区别非诗的特征是什么?大学语文教材给出的定义有四条。

其一,诗是“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这就是说“情”是诗的“根”。无“情”不做诗,诗是写诗的人,内心被客观事物所感动,这种内心情感的波澜不吐不快,用文字(或语言)倾吐出来,让读者或听者引发共鸣(也就是感动)。

其二,诗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
前面在诗是什么中,己经有所表述,这里再举个例子,再加深点理解。唐朝有个写诗的人叫張俞,他写五绝《蚕妇》就是短得不能再短的作品了:“昨曰入城市,归来泪滿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作者仅仅用二十个字,把养蚕人与穿絲绸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关係,鲜明地对比得淋漓尽致,激起读者(当然首先是作者)情感的跌宕。这种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就是对生活的髙度集中和概况。人们从这二十个字中,认识的价值,不亚於洋洋千万字的短篇小说。
其三,诗的语言凝炼而畗有形象性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因此,诗的语言必项凝炼而生动。凝炼就是包融深广的生活内容,就是不浅白,不直白。而形象性是诗的最具突出的特征。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生活中具体的形象产生感性的认识,才能积累形成理性的判断。就道理讲道理,人们难以认同道理。用看得到摸得的生活形象比喻道理,人们很容易联想出更深刻生动的道理。这就是怎样为读者想象力提供形象信息的大问题。用我的理解说:诗,这挂车两轮子,一个动力。形象和理(也就志)是车轮,情感是马达。


其四,诗的整体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诗是反映人们情感的文学作品。人们感情的起伏,跌蕩和生活节奏的張驰决定了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节奏和韵律都是为反映人们生活情感的。因此,缺乏情感的节奏和韵律文字作品就难称其为诗啦。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有节奏和韵,但它们缺少“搖荡性情,形诸舞咏”,“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这一重要条件,所以不能称之为诗。
作者简介:姚宏兵,笔名若冰。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科尔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词学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