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老年你拿什么回忆青春
原创:随笔
作者:道之

最近老友聚餐,我习惯的拿出手机拍照,他们也习惯性的淡出我的镜头,我尊重他们的意愿,只拍菜不拍人。
心里想:人至老年,咱们拿什么回忆青春?
照片和文字是回忆青春的媒介啊!
我从QQ空间翻找出二十多年前与他们的合影,那时正值青春好年华,虽青涩却单纯,还没有经历世事沧桑,眉宇间都隐藏着对未来的希望,笑容里是纯粹的幸福快乐。
老友聚会所谈还是旧事重提,往日糗事都在笑谈中。
对于怀旧的人来说,记忆里珍藏着往事,梁实秋郑重收藏有价值的朋友书信,不仅他,许多中外作家都有这爱好,只是没有像他以此为题把这一心思写的淋漓尽致。
可惜现代人不爱写信了,尽管4G时代传达秒秒钟的事。就像咱们躲避照相一样,对于碎片化的微信交流也是泛泛而谈,实在没有多大意思,渐渐的也不爱在微信里闲聊了。

最近整理自己发布在新浪博客和QQ空间里的文字和照片,数十年来竟然积累了上百万的文字日记和大几千张的照片,整理虽然是辛苦受累,却也自得其乐,把过去像看电影似的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看着这些便想起几部已服役期满的旧手机,这些文字和照片归功于三四部已辛劳报废的旧手机,我并没有遗弃,便签里有随时记录的文稿,图库里还有积累的照片。
从手机到网络转存的这些现在看起来多么厚重和丰裕。
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都是我的宝贝。这不亚于过去收藏朋友的信件一样郑重。
手机终究要坏掉的便转存到网络上,而网络究竟也不由自主,说不定哪天没来由没商量就关闭了我的账号, 现在便从网络上转存到电脑和U盘里。
周国平起始是吃了人家的糕点怕忘记了味道而开始记日记,记着记着成习惯了便把自己记成了作家,很多有名作家的经历大都如此。
我的文字至今记的不太高明,但于我很有意义,如今读起来才想起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我是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也许当初是痛苦的,但现在从文字的纪实中感觉到美好。

而照片更是直观每一阶段的自己的形象,从照片里可以看见每一时期我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皮包,围巾,那些已经断舍离的衣服鞋子和围巾在照片里看见就像见到久违的老友,无比的亲切和温馨,想起当初选择的喜爱,穿戴整齐的享受,这些伴随过我的旧物件,如果我不看照片,我已经完全忘却了。
朋友们都说,活在当下,过去的那些有什么意义,人死一场空。我无话可说。
最近翻出过去各个阶段工作时的照片配了文字重新发布在都市头条上,现在是文字照片加音频三合一的效果,耳听音乐饱耳福,眼观照片饱眼福,心读文字长精神,现代科技让我们全方位发展,同时并进,享受娱乐容易滋生。
那几处工作过的地方已经拆迁消失了,但这些已经保存在我的照片里,那时的工作场景是那般美好!以照片保存美好是再合适不过的。
现在普通人走到哪里拍到哪里,花花草草,风云变幻,现代科技强有力的支撑着人的意愿,共享平台又更广泛的分享给他人感知,这是现代人的福气。
如果那时不拍照,那有现在重温旧梦的温馨快乐和喜欢。
发布到新浪博客和QQ空间里的文字和图片那是我这些年一路历程的见证。
老年人是爱回忆的,而这些正是回忆的媒介,记忆不好,容易忘记的某些细节通过这些文字和照片都可以还原当初的情形。
现在视频发达,又开始用视频聊天记事了。
这真是科技改变,更是“以人为本”了。
我的孩子正值青春可不愿意照相,也不愿意记日记,我常常为他惋惜,将来古稀之年拿什么回忆青春?当记忆自然丧失,过去一片空白。
记载和照片是为了留下痕迹。
唐宋时代假如有手机,李白杜莆苏东坡李清照们也像现代人一样写一首诗配景物或自照像也发发朋友圈,那么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唐宋的世俗生活。
我想此次聚会没有留下痕迹,随老年自然规律的健忘大概是要消亡在记忆的长河里。
人生重要的时刻当要有意识的记录和拍照,我很羡慕摄影师的工作,他们高明的拍摄技术和审美是我这样的普通人所难以达成的境界。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使自己无论在文字的记载上还是照片的拍摄上水平能逐步提升,不为别人,而首先是为了取悦自己。
幸福快乐从何而来,就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就藴藏着无尽的喜欢。
那些没有记录和拍照自己人生的人大概到老年多少空虚些,头脑好的凭残留的回忆想起一些往事,但只是零星半点的碎片,而不够完整,不成系列。
文字和照片作为私家档案材料有心的留存,一切都不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我看古代文人的诗词唱和,很是感人,何尝没有知己间的共同回忆的美好。
作家用文字,音乐家用旋律,画家用线条和色彩,摄影家用照片把他们历经的感觉和印象都各自留存在他们的艺术里,取悦自己也愉悦别人。
2019年8月5日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