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秋桂花分外香
文/寒 冰
斗转星移,暑往寒来。转眼间又到了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各种桂花竞相开放,香飘十里,给人们带来了感官的享受,让人们为之动情,为之歌唱。
桂花实在是一种惹人喜爱的植物,素有“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的美誉。入秋以后各种花卉开始衰败,一些树木逐渐凋落,唯有桂花依然生机勃勃,叶绿似墨,花开似粟,发出阵阵令人陶醉的芳香,有人称赞她“自是花中第一流”、“世上无花敢斗香”,真是名副其实。
桂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集色、香、形、韵为一体的花中奇葩。仲秋时节,当丛桂怒放,夜静月圆之际,阖家团聚庭前,一边把酒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当桂花的浓香扑鼻而来,你一定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当你从桂花树下经过,如果有幸一阵微风吹来,你将会沐浴一场“桂花雨”,此时的你一定会飘飘欲仙不亦乐乎。
人们喜欢桂花,因为它象征着胜利、吉祥。桂花因与“贵”字谐音,科举时代人们常把仕途得志、金榜题名谓之“蟾宫折桂”。桂花有丹桂、金桂、银桂等品种:丹桂,花为红色,寓意状元;金桂,花为黄色,寓意榜眼;银桂,花为白色,寓意探花。因桂花多生长在岩岭间,凌风霜而不凋,也常被视为隐士的象征。
桂花有许多雅致的名字。由于其木质纹理如犀,被称为“木犀”;由于它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人称为“仙友”、“仙客”、“仙树”、“花中月老”;因其生长环境多在岩岭上,故又名“岩桂”;因其开花时芳香扑鼻,香飘数里,因此又有“七里香”、“九里香”的美称;因其花朵黄如细粟,又有“金粟”的雅号。
桂花、桂树常常和食品连在一起,桂皮是中药,也是调味品,桂花更是食品中的重要调味品。在桂花盛开的季节,许多家庭都会储藏桂花。用桂花做出的桂花饼,味道香甜可口。用桂花作辅料酿出的桂花酒,堪为酒中佳酿,连毛泽东主席也说:“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可见其滋味自非一般。
桂花因其浓郁的幽香、高尚的气节,引得文人骚客如醉如痴,为之浅吟低唱,为之高歌欢呼。“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了桂花开花的基本规律,即中秋盛开,半月后花谢月亏。宋代诗人邓肃《岩桂》诗云:“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芬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诗人用极其珍贵的龙涎香与桂花香两相对比,说连龙涎都不敢香于桂花,反衬出桂花之香。女诗人朱淑真《咏桂》诗道:“移根蟾窟不寻常,枝叶尤垂月露香。可笑当年陶靖节,东篱犹带菊花黄。”诗人说桂花的枝叶还带着月露的清香,批评了陶渊明的冷桂爱菊,衬托出桂花之美。女词人李清照对桂花情有独钟,她的《鹧鸪天》词曰:“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赞叹桂花是花中一流,因其独领风骚,遭到了它花的妒嫉。吴文英《古香慢.赋沧浪看桂》词曰:“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剩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 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剪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露。怕重阳,又催进、满城细雨。”词人描写了沧浪园中即将凋谢的桂花,运用象征手法,借此痛惜祖国大好河山的沦陷,发出了复国无望的悲叹,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是一篇情深意切的爱国词。
桂花是花中的君子,它外表素淡清雅,内心却丰富博大。它没有炫目的花瓣,没有摇曳的身姿,惟有无私奉献出的幽香令人心驰神往,赞不绝口。
作者简介:
仲金瑚,笔名寒冰。甘肃会宁人,生于1964年,地质工程师,从小爱好古体诗词,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诗词、散文、杂文、科技、集邮等文章数十篇。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总顾问:千野(知名作家、诗人)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马俊华(暮雪诗刊创始人)、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