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头题字:兰小山
本期诗人:(排名不分先后)
1.白志鹏:《落花生》《给爱人》
2.王秋盈:《把玉米种进诗里》《老槐树上的鸟窝》
3.吴全九:《走进长安》《秋雨无痕》《炊烟,在清晨醒来》
4.张琼:《没伞的雨天》《邂逅》《夏风吹过小城》
5.李娟丽:《父亲和母亲》《我的一九八八》
6.崔芬:《求雪》《仰望》
7.明杰:《长安记忆》《富平,我为你而歌》
8.墨言:《听风听雨听见你》《天亮》

1.白志鹏诗二首
《落花生》
那些悄然绽放细碎的花
如粗布上沾着的泥土
将日子,向脚下延伸
看不见的光明,在心底点亮
无视、冷落
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阻挡
顽强生长,只有土地看在眼中
那些花,那些卑微的花
每一朵,都垂下一个注解
受孕的土地,在岁月的底片上
雕刻道道憧憬的妊娠纹,然而
经不起等待的煎熬,雁阵已然南去
繁华尽褪,唯有隆起的季节
守望远方,有时,会抚摸一下
来自于皮肤深层的震颤
这是一群卑微却鲜活的灵魂
眼眸从底层清澈,温暖冷淡的气候
《给爱人》
我不知道,你来自我身体的
第几根肋骨?竟会如此的娇媚
应该是一段柔肠,才符合剧情
男主不帅,是这出戏最终
沦为普通的直接原因,你的梦
努力饰演之后,还是那个梦
然而,时间已将你送出很远
远的离开了,那个花香的季节
一个一个的日子,在你身后
融化,融不掉的丑石
生死相依
再长的花开终究枯萎,容颜
别指望着,在黑夜能灿若星辰
两根火柴彼此相依,热情
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水浇雨淋
洗亮的,是两颗更红的心
而狂热,而碰撞,而摩擦
也许,会瞬间爆燃出
激情的火焰,可火焰熄灭
留下的,只有爱的灰烬
所幸,我们相牵的手
越牵越紧

简介:白志鹏,男,七十年代生于陕西富平,现为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作家协会理事。诗作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延河》、《山东诗歌》等报刊杂志,出版有诗集《飞翔的翅膀》。
2.王秋盈诗歌二首
《把玉米种进诗里》
父亲把玉米种进地里
而我把玉米种进诗里
连同他的影,他的汗
他的勤劳和智慧
他和他的玉米地润泽了诗句
丰盈了诗心,充实了诗魂
父亲是种地的行家里手
当金黄的麦浪泛起喜悦
他便开始麦地套种玉米
推着自制的“小尖船”
猫着腰抡起小撅头
从腰间绑着的布袋里摸出两粒籽
轻巧地扔进小坑里
脚一蹍土就势往前一蹭
一份希望被植入土壤
行至麦田间,他艰难地直起腰
回头望望那道笔直的航线
抹一把汗,扇着草帽
苦涩的笑意加深了褶皱
匆匆低下头,继续扬帆起航
太阳底下麦垄点播
早已随父辈的年华飞逝无踪
可那一家一户热火朝天的种包谷
总令人难以忘怀
一粒籽做了优美的字符
湿透衣背的汗浇灌诗行
一行行露头的青苗是诗的色彩
闻着玉米的味道,吟着碧绿的诗句
一直到金秋黄澄澄的收获
《老槐树上的鸟窝》
不知从哪追溯
是风或许是鸟
在沃土中留下一粒种子
它便开始经风沐雨
度过无数年月
拥有了牢固的根基
鸟瞅准擎起如盖的巨伞
相中这方天赐的乐园
啄新泥,衔树枝
朝忙碌,夜不息
辛勤搭建起的爱巢
成了抬眼可观的风景线
老槐树安稳地托起
一个个幸福的小家
鸟儿们欢快地经营
自给自足的小日子
鸟窝立在制高处守望
每一个日出日落
自然界的宁静与祥和
勾勒出融洽的人间天堂
作者简介:王秋盈,女,西安市阎良人,阎良区作家协会会员。曾教书育人十余载,喜欢记录心情,坚持初心不改,一直追寻梦想。拙作散发于《作家平台》、《一线作家》、《文学前线》、《艺术荟萃》、《作家世界》、《乡土关中情》、《阎良作协》等平台。
3.吴全九诗歌三首
《走进长安》
穿越时光
觅寻 远古大唐
沿着阿房宫十里长街
触摸留下的青砖红墙
把尘封的记忆打开
云烟幽梦 长安飞扬
丝路上的驼铃声
还响在昨日的古城巷
今日的古城墙
壁映着塞外风光
薪火传承 十三朝
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镌刻着千年的帝都图腾
周秦汉唐兴盛荣光
铸就了长安历史的辉煌
中华民族的大国地位
——今日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现代的都市气息和民族
复兴的夙愿在古城激荡
《秋雨无痕》
昨夜 有雨敲窗
惊醒我沉睡的梦
虚掩的纱窗
溜进阵阵清凉
将疲惫的梦拽走
搁在 我的窗前
迷惑的心
沾满着昨日的浮躁
听雨声潺潺 像住在溪边
一份秋雨 一份心境
淋瘦了的风花 暗香拂袖
孕育着辛劳后的收获
我想 扯住时光的衣角
轻轻抚去光阴的惆怅
邂逅秋的最美风光
让秋雨流淌出春天的希望
在这成熟的季节
一切云淡风轻
《炊烟,在清晨醒来》
故乡的炊烟
被岁月反复过滤
吹染成
母亲满头的银发
额头上一次次做着记载
昔日灶台上的烟熏火燎
堆积着我
太多的童稚情愫
心中总有
说不清的惆怅
清晨第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
总是和着母亲拉风箱的吧嗒声
一起升空
袅袅炊烟
飞在我曦晨的梦里
时过境迁 在我心中
又见炊烟在
清晨升起
那是 我对故乡
对母亲的牵挂和思念
作者简介:
吴全九,笔名,天长地久,西安市阎良区人,区作协会员。平时喜欢文字,爱好文学,作品散发于《乡土关中文学》《庄山洛水》《阎良作协》《石川河诗刊》《北屯乡土文艺》《中国爱情诗刊》《太阳花的春天》等多家平台。闲暇时爱好拙笔书法,喜欢用文字和照片记录生活,愿与各位共勉!
4.张琼诗歌三首
《没伞的雨天》
一场骤雨
淋透了忧伤
相思的梦
落满湿淋淋的花瓣
心湖荡漾暗香
泪花静静流淌
雨丝
抽打着思念的痛
沙沙的雨声
落在无眠的夜里
身心孤寂
任雨肆虐
毫无遮掩的爱
氤氲在雨里
路灯濛濛
树影婆娑
踩一路斑斓
阅尽湿漉漉的夜色
走进雨中
走进远方的梦
闯入一片晴和
风干透湿的眷恋
轻抚心的滚烫
追寻温馨的港湾
《邂逅》
浅浅的笑
洋溢在脸上
淡淡的柔情
抚慰着我的心
邂逅红尘
共渡情缘
水岸无边
忧伤的歌声
在浪涛荡漾
涟漪尽处
心海花开
彼岸有梦相依
暗夜的星子
拽一缕轻风
深邃的夜色
梦归故里
过往的守望
嵌入岁月的年轮
《夏风吹过小城》
风从荆塬吹来
黄帝铸鼎的热流
滚滚相随
麦子率先金黄
收割后的麦茬里
绿蚂蚱鸣叫着夏天
蝉噪的街道
绿荫遮住清凉的故事
洒水车的音乐
随风飘入午休的梦里
少女的裙裤
舞动青春的短句
静静的小城
花开半夏
街旁的月季花
公园池塘的荷花
芳菲醉人
随风飘逸
简介:张琼,60后,西安阎良人,诗歌爱好者,阎良区作协会员,诗作散发于《作家摇篮》《暮雪诗刊》《山东诗歌》《奉天诗刊》》《陕西诗歌》等纸刊网刊,诗观:诗写人生,诗意生活。
5.李娟丽诗歌二首
《父亲和母亲》
结发几十年
你们根本不懂什么叫爱情
母亲为糠糟蘸了盐巴般苦涩的梦
似一块块布
总是默默的缝在——
父亲的衣服上
父亲额上的皱纹蔓延开去
似一条条土黄色的田垄
母亲的相思
一直在里面躬耕
傍晚
母亲总是悄悄依在门框上
父亲做工回来时匆忙的身影
便是她最爱看的风景
而父亲劳累后的鼻鼾声中
总眏演着——
由母亲主演的梦境
母亲的唠叨
似一首首歌曲
在父亲耳边时时响起
父亲母亲不懂爱情
可他们确确实实恩爱着
他们的爱情为所有的季节
唱出了——
艰辛的给予
《我的一九八八》
那个留着长发的青年
伪装的痞气里隐藏着温暖的柔情
那扫射在我周遭的目光
快要点燃我厚厚的冬衣
于八百米外
红外线似的向我——辐射
附庸风雅的明信片上写着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定是知晓诗词是我挚友
利用古人作说客
在我心上不停挠痒痒
抓着我冻烂的手仔细清创
小心包扎戴上厚厚的手套
仿若捧着珍贵的艺术品
从此冬天再也不敢惹我的手
那裂痕就像换了地方
隐匿到了一个叫做心脏的去处
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口琴声
悠扬的回荡在礼堂的上空
是一生唯一一次
蓄谋已久的独奏(只会一首曲子)
就像一颗威力无比的炮弹
射向我脆弱的心脏
那个披着狼皮的羊
蛰伏在我出没的地方守候——
只等我失足
我收起尖锐的利爪
扮做乖巧的小羊
等我的猎人捕获
李娟丽,微名夕颜若雪.陕西大荔县人,漂泊到城市,扎根在阎良,从事家电销售工作。爱好朗诵,喜欢诗歌.散文.小说;信奉"文学扎根在生活的土壤";愿以声传情,以文会友。
6.崔芬诗二首
《求雪》
我捂着绞痛的心口
久久地跪立在风来的路口
双手合十微闭着眼睛
汩汩的汗水从额头渗出
昨夜的那个恶梦
晃晃悠悠的浮在胸口
一地的臭铜烂铁垫痛了心口
到处都是飘飞的羽毛
擦了无数遍眼睛
依然看不清是什么鸟掉毛
大把大把地泛滥
腥臭的味道呛鼻
匆匆地跑向最高处
逃离汹涌翻卷的羽毛
久久地跪在蓝天下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祈求
来吧
来吧
光亮的晶莹的圣洁的雪啊
让这些轻飘飘的羽毛上天去吧
让上帝把它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吧
人间只要雪
纯粹的高雅的干净的雪
让这雪冻死那些蠕动的寄生虫吧
人间从此光亮
冰雪世界开满鲜花
《仰望》
她从晨曦那边走来
左手拎着大大的塑料袋
右手攥着长长的铁丝勾
口罩上方的柳眉杏眼
还有
光洁的额头乌黑的秀发
朴素淡雅的装束
不由扼制我迈动的双脚
看她拣完可回收垃圾离开
走向下一个垃圾桶
我才拖着满心疑虑转身
走进一家新开的儿童书屋
贴在墙上的温馨告示醒目
本店所有书籍免费借阅
坚持悦读的宝贝礼品赠送
我的目光在书架上流转
忽然看见柳眉杏眼
微笑着站在我面前
心底的疑虑化作震撼
仰望着柳眉杏眼久久无言
崔芬:陕西西安阎良人,陕西《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阎良作协会员。喜欢文字,善于用文字表达情感。有拙作发表于《西安日报》、《今日阎良》报及各大平台。有诗作收录于《中国当代优秀诗人诗集》和《慕色中的城步》。有童谣收录于《西安市2018年优秀童谣评选获奖作品集》。有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写作主张:不动真情不动笔。
7.明杰诗歌两首
《长安记忆》
一踏进长安城
总是馋嘴一种美食小吃
那就是老城墙根下
一碗诱人的豆腐脑
爽口的豆腐脑
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一段情
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缘分已注定
无时无刻拉近彼此的距离
时不时就那么小聚一回
品美食,谈文学,道人生
在一块,总是那么的亲切
心怡的美味
清香扑鼻而来
热情洋溢的笑容
滑爽的味道
一碗盛情的豆腐脑
让我不时地回味
回味着长安城的绝色美味
舌尖上的跳动
让人感叹
感叹中国民间美食的魅力
长安人
总是那么的好客
无比的热情
总是叫人念念不忘
漫步长安大街
穿越时空之门
有一种岁月里感动
那就是心底里的思念
回眸长安
还是想着那一口
一碗难忘的豆腐脑
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富平,我为你而歌》
古老的城市
两千四百年的历史
一路走来
沧桑岁月见春秋
走过兴盛,走过风雨
漆沮河畔,荆山塬上
先人的智慧,把岁月抒写
先人的勤劳,把沃土挥洒
古老的城市
北周曰:中华郡
屹立荆山塬
俯瞰富平县城
楼房林立,街道甚是繁华
条条大道贯穿了整个城市
一条古老的河
古称漆沮河
从县城与荆山之间川流而过
两者遥相呼应
依偎河畔
在倾诉着岁月的伤痕
山水相连,水影倒天
百鸟齐飞
河面嬉水纹波粼粼
绿树成荫
动物繁衍丛林栖
水面一叶孤舟静
蓑衣披身垂钓柳
一道美丽的风景映入眼帘
夜幕降临,漆沮河畔
音乐喷泉
水面潋滟月光色
赋予了石川河炫丽的色彩
掌声,呐喊声,口哨声……
久久不息
宛似一场维也纳音乐盛会
响彻了五彩缤纷的夜晚
富平版图上
镶嵌一幅精美的夜色画卷
石川河
流淌着富平的沧桑
流淌着富平的盛世今朝
见证了富平的点点滴滴
滋润了岸边的一草一木
养育了淳朴善良的一方人
中华郡,皇帝铸鼎之地
坐落于荆山塬之上
高大雄伟的仿古门楼
壮观,笑迎天下游客
巨鼎屹立,豪气之云天
几千年的铸鼎文化
古老的传奇,流芳百世
中华儿女顶天立地
传承文化
开创了历史的奇迹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
富平安居有三年
和富平结下了情缘
漆沮河畔留佳作
荆山原上把诗吟
一首《京兆原作》,传后世
富平,历史的记忆
掀开富平岁月的一页
欣赏着美景
谈论着古老的文化
品尝着陕西的民俗名吃
裤带面、面皮子
油泼辣子,羊肉泡
唏嘘不已嘴巴
摸去嘴角流下的辣子油
嘹咋啦
吼一声老秦腔
真是过瘾
吼出了漆沮河的沧桑岁月
吼出了川河儿女的豪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繁衍生息,辛勤劳作
高唱悲壮之歌
撼动山河
春风已过荆山塬
富平前景美无边
腾飞吧!富平
你我风雨同行,同舟共济
共建美丽和谐新家园
一座富阎人的宏伟蓝图
共同的梦想之城
富阎新城
作者简介: 明杰,原名明晓康,西安市阎良区人,阎良区作协外联主任,阎良区诗歌委员会成员,热衷于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创作,诗作散发于《荆山》杂志,《暮雪诗刊》等纸刊网刊。诗观:在记忆中寻找乡愁,在诗歌里抒写情怀。
8.墨言诗歌二首
《听风听雨听见你》
一个人独自行走
在夏夜的池塘边
几朵云儿簇拥成堆
有些闷热
风从荷叶的头顶挤压出来
拂过池塘水面
蛙声阵阵
月儿被懵了双眼
被云层遮盖钻不出来
有些窒息
因为雨,就要来
远处雷声点点
电光闪闪
风瞬间一跃而起
荷叶起了舞姿
莲心向上
心揪在了一起
雷声由远而近
黑夜像是被天狗咬去一块
怜悯
风再次摇晃
池塘水面已辨不清方向
闪电迅速划彻夜空
万物肃静
雨来之前的沉默
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父母的耳语是最信赖的亲昵
就这样
一切静得出奇
雷声与闪电接触
合着风
风牵着荷叶
荷叶揪着池塘
岸边的人,看到了“排山倒海”
偶尔
池塘水面有了波晕
圆圆的,像娃娃娇嫩的小脸蛋
这波韵由小慢慢变大
像无数个细小的针尖
蘸满着池塘
荷叶湿润
莲心依旧向上
岸边人心怡
将手心托向夜空
密密麻麻的雨,簌簌落下
蛙声被细雨遮挡
潜藏于荷叶之下
风儿轻轻掠过夜色
那位岸边人
被染了潮湿的心
《天亮》
一只鸟点亮床头的薄纱
天空并不是很清晰
月色未曾隐去
树里没有缝隙
夜的脚有些深沉
待鸟儿再次声脆
黎明便有了生机
习惯
掀开窗帘
我在的乡村
从我的阴历走起
计算
无数个天亮的痕迹
简介:墨言 ,原名张艳丽,西安阎良人,陕西《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 广东潭西文学社社员,阎良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广泛;各大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三百多篇。诗观:用诗的头脑来完善自己,意在与世无争,做一位自由自在的快乐女神,任时光流逝,凡心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