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桂萍
1
曼哈顿,未见你时,于我一片混沌。你远在大西洋的彼岸、地球的另一端。
没想到2019.6月中旬,我和你,有了一面之交。走进你的第一感觉便是晕。如今,我回想你时,又好似是梦。
当确定美国行的第一站是曼哈顿时,便开始期待憧憬遐想。中美贸易大战消息的频繁报道,朋友们善意的提醒,让我忐忑不安。准备了几个月,一切手续齐备,难道放弃?!绝不!在一切未发生之前,让素昧平生的你我,来一场轻松而浪漫的“网恋”吧。哦,不,我自作多情了!是仰慕般的一厢情愿之单相思!
从来不想掩饰自己的孤陋寡闻。渴望知晓有关你的子丑寅卯,是出行前习惯使然。你那么盛名、那么富有、那么不可一世,那么如海市蜃楼般可望不可即。微尘似的我当然不可能在你面前演绎一段惊天动地的故事,但也不会如一阵微风拂过一般,了无踪迹吧?
曼哈顿,原来你是赫赫有名的纽约之心脏。如果说纽约有五个儿子的话,你是最小的却又是最受宠爱且最有能耐最有实力的那个。因为你有华尔街、自由女神像、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第五大道、帝国大厦、百老汇、时代广场、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也设在你腹中!如同华尔街的铜牛一般,让你牛气冲天!是打个喷嚏,世界都感冒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你长成什么样子呢?
这样的地方,值得我乘13小时的飞机,从北京飞到纽约。
2
拖着疲倦的身体,携着好奇兴奋、些许紧张之心,踏进这片陌生的土地。在飞机上,空姐发的三明治,仅仅尝了一小口,那种刻在萍乡人骨髓里的口味让我难以吞咽。丫鬟生成小姐命的我,请问曼哈顿,你可有一顿中餐、填饱我辘辘饥肠?此时已是美国时间的上午11点多了。安检、脱鞋、解皮带、扫手印。顺利通过。乘上大巴车,曼哈顿近在咫尺。

导游的声音开始在大巴车里似有若无地飘荡。睁开眼吧,漂洋过海的每一处风景应在记忆中烙下章印。车窗右边是一条大河,那就是传说中的哈德逊河?!纽约的母亲河。河面宽阔平静。偶尔有海鸥飞过。朝前看,马路不是我想象中的宽敞。
“你们很走运。今天周六休息日。如果遇到工作日,这条道非常拥挤,而且停车特别困难。到了!大家请下车!”导游说。
倏然,倦怠与睡意如同脱掉外衣一般摔在了大巴车上。暂时也不记得肚子饿了。“站着的城市”曼哈顿一览无余的凸显在眼皮底下。那一刻,没有一丝丝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惊讶与意外。没错,摩天大楼高耸如云,可中国现在那个城市不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曼哈顿,似乎也不过如此而已!

排队,上船。立在船的高处,船在河中慢慢与城市拉开距离的刹那,突然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刚才很是平静温顺的河面,像是顷刻间安装了千万个鼓风机似的,阵阵河风毫不客气地掀起裙子,吹跑帽子,惊喜与慌乱一片尖叫。河水与天空一样望不到边际,湛蓝深邃。远处那一排排各式各样的耸入云端的建筑森林,穿透苍穹一般,随着船的摇晃与河风的吹拂,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好似在音乐的节奏中舞蹈。而且随着船不停转动,阳光照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在不停地变换。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在不同的角度呈现优美的弧度。悬在河水与天空之间的桥梁,耸立在爱丽丝岛上的自由女神像---手机相机每咔嚓一声,那就是美定格一次。
恍惚间醒悟:曼哈顿,你无可替代!
即使处在饥饿、晕眩、疲倦中的我,一直都不想停止拍慑或者摆拍。在天空与河水中游走,光影投射绽放旖旎的色彩,惊异于美景的微笑像一朵快要凋谢的花,在即将谢幕时给岁月定格一份属于曼哈顿的灿烂吧。
船停稳后,急匆匆地跑下船,赶紧找个地方,倾泻翻腾不已的胃,真的难受至极。刚才那份灿烂如同
太阳花一样,在夜幕降临之前,刻着满脸倦容。
团友关切的问:“脸色不好看,不舒服吗?”
“没。走走就好。”
不想让更多的人看见我疲惫不堪的样子。独自跑到一角,抓拍河景。与哈德逊河只这一瞬间的逗留。

有人拍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一陌生年轻白人女孩,指着她的手机微笑告诉我,拍下了我与哈德逊河的背影。既然有缘相遇,那就留个影呗。她是我在曼哈顿遇见并友好合影的第一个老外。
人世间的相遇皆因缘分。尽管语言不通,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份友好,抵得上人间万千的暖。微笑的力量,在任何时空,都直抵心灵。“你若微笑,连三月的十里春风都想拥抱你!”。
带着微笑与美好,开始逛华尔街。
华尔街,路面平坦,街道很窄很短。街道两旁都是高楼林立。走在路上,犹如在高山壁立的大峡谷行走一样。
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大银行、大交易所都在这条街上。这是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中心。华尔街是垄断资本的代名词。街的尽头是一座教堂。不论是物质多么繁华的地方,都需要有灵魂安放之处。因是休息日,街道安静,除了游人,看不到工作人员行色匆匆,人流如梭的场景。
铜牛是华尔街的标志之一。整条街铜牛处最热闹、游人最多。摸了铜牛的头,还要摸铜牛的睾丸,摸得铜牛这两处锃亮发光。拍了单个的照片,还要拍合影照片,一个人发财,还要大家一起财源滚滚,如铜牛一样牛。我知道自己一辈子都发不了财,既没摸,也没拍照。只是呆呆地望着他们,心想:此时此刻,如果有一处“杨胡子米面”店,多少钱,我也要来一碗,没准卖面条的人能大发!那可比汉堡、三明治好吃百倍哟!离开中国才一天,肠胃便思念家乡的味道了。
3
美国行的第一天很辛苦。13个小时的飞行,倒12小时时差、马不停蹄跑景点,无中餐安排。务必自备食物。
最初两顿晚餐,安排在新泽西州的一家中餐厅自助餐。服务员说:“美国的食物绝对放心。大家不浪费就行。”
餐厅很安静。人不多。一眼望去,食物较齐全。有米饭、稀饭、各种荤素菜肴、海鲜、水果、糕点、热水---中国人不论在哪都很会做生意。
住宿的宾馆离餐厅有一段距离。有大巴车护送,几十分钟的车程不是问题。师傅是一位生长在美国黄皮肤的“香蕉人”,能讲几句中文的胖小伙。
宾馆是五层楼房。有大大的停车场。周围没有任何景色,没有超市。除了一条不宽的马路和马路上高高竖起的电线杠。早晨散步时,看见树旁觅食的几只松鼠。我曾无知认为,只有不发达国家的电线杆,才乱七八糟地裸露在马路边。目睹此景,蓦然颠覆了对第一世界大国的设想。美国人的宾馆周围空地很宽敞,却没种什么花草。回想2018年初秋西欧之旅,感觉很多住处都是童话般温馨与烂漫。尤其是德国人,小小的窗台设计得特人性超精致。房间也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有诗意的情调。在这样的空间放松休息,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客人,正在享受异域的风情与文化。美好顿时如花般在内心悄然绽放。
不可思议的是:新泽西州这个宾馆接纳了好几个旅游团的客人,本应该有较大至少能容纳所有客人的早餐厅。事实上餐厅最多能坐下50人左右。而且所有客人都在同一时段、早晨7点开门用餐。用餐者清一色全是中国人。大妈大爷居多。用餐工具全是一次性塑料碗勺和纸杯。人多拥挤,大多数同胞都自觉有序排队,各取所需。那个一脸严肃棕色皮肤的男服务员,把食物摆好后离开了。冷牛奶、热咖啡我各盛一杯。没想到如此冷热混吃,对一向肠胃不错的我,中午时分便出现了麻烦。
当天提供的水果是:个不大、表皮暗红色的蛇果。因量不多,一堆人挤在一起,推来推去,场面之热闹不堪描述。和我坐一桌、另外一个团、广东口音的大妈,她的塑料碗中有五个蛇果。一团友和她商量,“你有五个果,分一个给别人,好吗?”大妈马上站起来、满脸怒容、两手合抱果,吼道:“不行!”
桌上所有人都注视她。这种大妈绝对不能惹!也许她吃不了五个果,是留给他的家人或朋友的。但我能想象她教出来的孩子、或者她身边的朋友是属于哪一类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就这个道理。
每个人灵魂深处之隐秘的世界,会不自觉地抒发在其外表上。一个温柔的外表也许能盖住灵魂的锋芒,但一张凶悍的脸面谁又愿意去寻觅她灵魂的柔软?一个缺乏教养之人,离得越远越好。这个果,即使吃了能治百病,我也将毫不犹豫的安静离开。
亲眼目睹同胞在异国他乡演绎这一幕,仿佛感觉一杯牛奶飞进了一只苍蝇。
旅游好比去一个陌生之地做客,客人温文尔雅,东家热情相迎,才是美好。一直幻想:趁着自己能跑能吃,每一年出国一次、长长见识,可此情此景好似当头一棒。令人索然无味。
4
不能因了陌生人的过错影响出行的心情。
来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这个坐落于911袭
击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中心旧址,感受乘电梯直达102楼不到两分钟、如直升飞机腾空而起的迅疾与快感。顿时,整个曼哈顿都在脚下。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世贸大楼---曼哈顿一直向空中延伸,因为此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发展之地了。所以你必须使自己的体魄变得更加伟岸。
溜达在“世界十字路口”--时代广场的时间非常有限。除了傻傻的拍照外,一些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飘舞、重叠: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夫子庙---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谁能代替谁呢?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纽约、曼哈顿,最早只是一个小渔村,两百多年的时间,却能成为世界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是不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研究的东西?
来不及思考如此深奥之题,出现了俗人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
肚子疼!怎么办?
马上要亲临我渴望已久的第五大道了呀。从60街到34街的第五大道,是曼哈顿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道,被称为“梦之街”。19世纪初此地不过是一片空旷的农地,逐渐变成纽约的高级住宅区和名媛绅士聚集的场所。20世纪后,第五大道变成了“摩天大楼”争高之处。宋美琳曾经住在这里。这里有最吸引眼球的琳琅满目的顶级一线品牌商店。
奥黛丽.赫本在电影《蒂凡尼早餐》中,
每天早上,她都会来到纽约第五大道的蒂凡尼窗前,一边吃着手中的面包,一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在高贵的珠宝店里享受轻松的早餐。
我没有赫本那样的幻想,只想去这些场景饱饱眼福。
可是,肚子实在很难受!眼下,找厕所是紧急万分。在萍乡乘公交车做反方向的我,独自在偌大的纽约,不弄丢才怪呢!我晕头转向哭笑不得,按着肚子弱弱地询问导游:“厕所在哪?”导游顺手一指:“在前面,乘电梯下去”。突然,隐约听见一位先生说,要去厕所。我像找到救命稻草一般,赶紧问他:“你也去吗?”回答说:“不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实在等不了了。正要奋不顾身往厕所方向跑,亲爱的丽娜从团友群中挤出来,大声说:“我去”。比我高出一个头的她,牵着我的手,我们飞快向前奔去。幸好有丽娜在,她确定就是那个路边电梯。导游讲的时候,我急得没有完全听明白。按电梯,下去后,好似一个地下商场。人很多。往四周一扫,丽娜说:“在左边。”于是我们约定,不管谁先出来,都要等着一起离开。好在有空位,一个箭步扑进去,便是排山倒海一泻千里。不但肚子疼、头也疼。
怎么办?生病了吗?我叩问自己。
美国行才第二天呀?突然想到自己早餐时,嘚瑟地冷热牛奶混着吃,现在麻烦来了。在厕所蹲了很久。出来时,发现脏污了地面,赶紧用纸把周围擦干净。一脸哭相的我,看到丽娜已在外面等。她正要起身、准备离开时,我说:“不行,又要上了。”又跑进去一阵折腾,终于好受些了。会不会不停地折腾呢?我害怕极了。丽娜安慰我:“没事,我带药了。等会吃点药就好了。”
不知道其他的团友到什么地方去了?来美国前,那些关于第五大道的设想与憧憬,随着身体的不适,脑子里倒了一桶浆糊似的。转过街角,看到了圣帕特里克大教堂。这是纽约最大的教堂。是我熟悉的地标,心顿时安宁了许多。我对丽娜说:“去教堂看看吧?!”
这是当年梵蒂冈大主教到美国讲经布道的地方。属于典型的古朴典雅的哥特式建筑。在充满时尚、五光十色、繁华灿烂、高楼林立的第五大道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教堂常年开放,游客可走进感受庄严气氛。外墙整体灰色。从外面看并不耀眼,进入其中,瞬间便会被教堂的恢宏所折服。
没过多久,丽娜说,肚子又不舒服了。我二话没说,陪着她加快步伐。真是一对同病相怜的活宝贝。
其实,我和丽娜才认识两天。
那一刻,因为懂得,有了心有灵犀般的怜惜与关爱。那一刻,因为懂得,有了成为知己的安慰与鼓励。在这个人心淡漠的世界里,在一个人精神无助身体不适的时刻,在异国他乡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能够遇到彼此,相守陪伴,身心体会真切的温暖,是一份难得的美好。它胜过欣赏了无数的美景。蓦然想起那一刻,宛如一朵无名的小花,在岁月的深海里散发着迷人的淡淡香味。再次回忆第五大道,最熟悉最亲切处莫过于公厕附近的画面。
当我们俩彻底一身轻地来到团队集合之地时,看到团友大包小包收获满满。
有些经历,也许只是生命旅途中的一个喷嚏,而有的却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可以穿透时间,葱郁在光阴的深处。我想:曼哈顿趣事便是如此---
2019.8.1
〖作者简介〗张桂萍,女,副教授。六0后。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干部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安源作协、星火安源驿会员。爱好文学写作,舞蹈,朗诵。著有散文集《生命一种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