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亲爱的奶奶
文/红衣欲弃
上世纪五十年代,爷爷戴着“右派”的帽子被发配到青海农场劳教,奶奶以单薄的双肩独力支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
对于奶奶来说,最苦最难的不是农田和家务的劳累,而是作为“右派”家属被邻人鄙弃刁难,被村干部无休止地批斗。奶奶总是郑重地对她的子女说:“你们父亲是被劳教,不是劳改,他没有犯罪,不是犯人。”奶奶对爷爷的信任,让全家人的心始终是昂然而立的。即使我的父亲替父受过,挨批受打,被施以数不清的责罚,他仍然坚信:公道自在人心,总有一天,会天光重现。
那些日子,我们全家人的生活是清苦的。但奶奶像一盏明灯,始终给家人温暖、光明和支撑。
渐渐地父亲到了娶亲的年龄,几番介绍,女方都嫌弃他是“右派”的儿子。历经磨折,终于等到他的有缘人——我的母亲。
奶奶自从迎接媳妇进了家门,几十年间,从未摆过婆婆的架子。旧社会过来的婆婆,大都被千年流传下来的陈规陋习钳制,做婆婆的要拿足架子,让媳妇昼夜伺候,稍有不顺,轻则呵斥,重则打骂。但是,这些陋习在我的奶奶身上却荡然无存。她是一个与时代同进退,识体明义,心地善良,胸怀坦荡的婆婆。
母亲曾给我讲过一件事:母亲怀姐姐的时候,身体慵懒,容易犯困,就趁着饭空休息了一会儿。这时,听奶奶对姑姑们说:“趁你嫂子睡着,你俩去把地瓜干碾了吧,轻轻地,别把你嫂子吵醒。”这时母亲还未睡着,非常感动,又悄悄起来,瞒着奶奶去压碾子了。
后来,奶奶还经常跟我们说:“你娘是个眼中有活手里忙活的人,只要你看见她,她手里总忙着活计。虽然干得不是很快,但她从不懈怠,从不停歇。”在奶奶眼里,看到的总是别人的优点。
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忙于农活,对我们姐弟三人的饮食起居常常疏于照顾。所以,我们是在奶奶的怀抱里长大的。那时,很多家庭祖辈重男轻女,但奶奶对两个孙女却是疼爱有加。我小时候扁桃体经常发炎,打消炎针打得屁股疼痛走路一瘸一拐,小脚的奶奶会心疼我背我去卫生室打针。有时,奶奶还会到处打探秘方,用排子车拉我到十几里以外去求医。那时的农村,卫生意识和生活条件都较差,一年不洗澡不洗头,身上头上经常招虱子。夏天,奶奶拿一把小凳子,坐在大门外,手里捏一柄篦子,仔仔细细地给我刮下那小害虫。刮过之后,我顿感神清气爽。
那时,我们对母亲的感情远不及对奶奶感情深厚。每逢在外玩耍或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开口喊的必定是“奶奶”。
奶奶从四十岁守“活寡”,日夜为全家人操劳,落下了一身病。经常腰疼腿疼,头晕目眩,疲惫乏力。农闲时节,每天中午必须要小睡一会儿,即使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闭眼休息一下。但是,每年有两个时段是例外的,即夏收和秋收。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每到麦收秋收时节,家里其他人都出坡抢收抢种,只留奶奶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说也奇怪,这时,奶奶的所有病痛都会不翼而飞。奶奶总是做好饭菜等干活的人们回来,劳累一天筋疲力尽的母亲叔叔婶婶一进家门,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饭菜便跃入眼帘,全家人脸上洋溢着欢笑,劳累也便随笑声飘散了。除了烧水做饭,奶奶还会把收回家来的小麦玉米晾晒扒皮脱粒,披星戴月,头顶烈日,全身充满用之不竭的力量。可当收种完成之后,奶奶便会“轰然倒塌”,有时会病得一趟就是一个多月。
每到农忙季节,为了奶奶的身体,全家人都万般嘱咐奶奶不要劳累,要好好休息,可当活计来到眼前的时候,奶奶哪里是闲得住的人啊。多少年以来,每到秋麦大忙时节,我们眼里总能出现一个活力四射的奶奶。
奶奶没有文化,但这并没有影响奶奶的大智慧的博发。奶奶对我们的教育始于言寓于行。记得我们生产队有两位大婶,她们好的时候一同出工,一同劳动,一同赶集,一同吃住,不知什么原因,俩人翻了脸,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奶奶说:“你们不要像她们一样,好的时候好成一个头,不好的时候就成了死敌。人和人之间要保持不近不远的距离,这样感情才长久。”后来,我慢慢品出,奶奶的交友学里不就蕴含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含蓄美吗?
小孩子都爱睡懒觉,早晨哪怕日上三竿了也不想起床。奶奶经常在我们耳边训诫:“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没有攒下的劲,没有睡下的觉。”说得多了,就像定在我们心里的弦,每当懒虫上身时,就把这根弦绷紧,咬牙起床,以不负奶奶厚望。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没有太阳的时候,冻得人只打哆嗦。冷便成为每天早晨赖床的充足理由。这时奶奶又会说:“冻闲人,饿馋人,起来干点活,就暖和了。”于是,我们起床后拾柴,放羊,扫雪……不一会儿,竟然有热气从额头冒了出来。弟弟会说:“冬天不见了,奶奶真神!”
由于父亲去世早,我们缺少了严厉的父爱。弟弟少年时有些任性放纵,在外交朋友吃吃喝喝有些无度,奶奶语重心长地对弟弟说:“你现在长大了,可以恋爱,但不能乱爱。跟朋友在一起吃饭可以,但记住要少喝酒。不,最好不喝酒,因为你能记住不喝,记不住少喝。”弟弟渐渐长大成人,时刻把奶奶的话记在心里,这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
奶奶爱生活,爱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那些年我们虽然生活清苦,但仍过得有滋有味。我现在对诗的喜爱就源于奶奶带给我们的诗意生活。她说:“能养好一盆花,才能过好一家人的日子。”奶奶养了很多花,譬如美人蕉,鸡冠花,千头菊,芍药,向日葵等等等等,只要是奶奶养的花啊,都长得茂盛,开得俊俏。她说侍弄花就是侍弄人,养花的过程如同生活。一个勤快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养出漂亮可人的花来。奶奶的花养得很好,家也打理得井井有条。奶奶的养花哲学,影响了我们全家人,尤其是对于我,我从奶奶的生活观里觅到了生活的乐趣,觅到了诗意。这诗意一直汩汩流淌在我心底。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奶奶老了。她说:“假如有一天我得了不能治的病,就不要治了,白花钱不说,也给你们添麻烦。”奶奶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整个家庭,贡献给了所有的孙男嫡女,却不肯让家人为她影响工作,操心费力。奶奶活到八十四岁,从来没有过过一次生日。她说:“你们什么时间有空就来看我,只要高兴,哪天都可以是我的生日。我不能让你们放下工作专门来给我过生日。”奶奶晚年,身体更加孱弱,经常头疼得不能吃不能睡,但却不肯到大医院就诊,她不愿让家人为了她耽误工作浪费钱财。有时她实在忍受不住了,就悄悄找个婆子拿个缝衣针,在火焰上燎一下消消毒,然后往太阳穴猛刺,挤出一滴一滴的黑血来,缓解病痛。我还会在一旁递个棉球,擦擦血迹。当时我并未觉得这种方法不科学,我想,只要奶奶舒服我就高兴。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偏方,说使用银杏叶泡水喝可以治疗奶奶这种病症。于是,我到处找银杏树,捡拾落叶,回家让奶奶泡水喝。每次回家,我都会捡一大包,奶奶看到她的孙女如此孝顺,总会笑得满脸都开花。
二零零零年中秋节,我捡了足够多的银杏叶准备回家,可因为临时有事耽搁了。可是,这一耽搁,就让我和奶奶阴阳两隔了!我亲爱的奶奶,竟然没有等到见她的孙女最后一面,就溘然而逝了,这成了我这一生永远永远的悔和痛!
从那一刻起,我把奶奶放在心底,不愿去解开这深深的痛楚;从那一刻起,奶奶时常来我梦中,嘘寒问暖,给黑暗里的我点一盏明亮的灯。
奶奶,您不止给了我衣食住行,更给了我处世的哲学和诗意的人生。奶奶,我爱您,您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母亲,最伟大的祖母,最伟大的女性!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