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曲子词》中的佛教作品赏析(四)
文/吕兴福
与《太子五更转》内容相近的还有一首由十五阙组成的长曲,主要描写悉达多太子出家前后的情形,同样取材于佛教故事,题目是《五更转·太子入山修道赞》,语言流畅,故事性强,堪称《敦煌曲子词》中的精华之作。全曲如下:

一更夜月良,东宫建道场。幡花伞盖月争光,烧宝香。
共奏天仙乐,龟兹韵宫商。美人无奈手颐忙,声绕梁。
太子无心恋,闭目不形相。将身不作转轮王,只是怕无常。
二更夜月明,音乐堪人听。美人纤手弄秦筝,貌轻盈。
姨母专承事,耶输相逐行。太子无心恋色声,岂能听?
轮回三恶道,六趣在死生。从来改却这般名,只是换身形。
三更夜月亭,嫔妃睡不醒。美人梦里作音声。往相迎。
出家时欲至,天王号作瓶。宫中闻唤太子声,甚叮咛。
我是四天王,故来远自迎。朱鬃便蹑紫云腾,夜逾城。
四更夜月偏,乘云到雪山。端身正坐欲向前,坐禅边。
寻思父王忆,每当姨母怜。耶输忆我向门看,眼应穿。
便即唤车匿,吩咐与衣冠。将吾白马却归还,传我言。
五更夜月交,帝释度金刀。毁形落发绀青毫,鵲顶巢。
牧女献牛乳,长者奉香药。誓当做佛苦海峤,眉间放白毫。
日食一麻麦,六载受勤劳。因充果满自逍遥,三界超。

这首《五更转》的曲子在结构上又有了变化,成了五五七三的句式,除其中三阙末尾句加字外,其它都很统一。在每一更叫板之后,再紧随两阙,就成了每更三阙,五更十五阙,如此一来,既变成了叙事长曲,又不失五更转的曲牌格式,才使得读来如史诗般畅快淋漓。
内容虽然近似于前面解读过的《太子五更转》,但比较而言,一是这首取材较详尽,比如太子出家之际,宫人梦中闻得鼓号奏鸣,嫔妃昏睡不醒;朱鬃白马悄无声息出城的情景;到达目的地后,将衣冠并白马交付侍者车匿带回以作信息的情景;牧女献牛乳、长者奉香药、日食一麻一麦的故事等等,丰富的取材使得篇幅较为铺排大气,就这样,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十五个片断。
二是描写较为细腻犹兼抒情,比如出家前太子的心理动态:在龟兹妙乐声中,在如云美人面前,太子无心于此世俗百态,闭目养神堪为不屑,“将身不作转轮王,只是怕无常”;描写到出家后,寻思年迈的父王晚年靠子无望,王位无托,爱护自己视如己出的姨母又是何等可怜,年轻美貌的妻子耶输陀罗为了自己望眼欲穿,此情何堪!
三是更注重情景的烘托。比如描写出家前的东宫道场,幡花伞盖,宝香缭缭,丝竹管弦,美人萦绕,歌舞升平等宫中生活的情景;而身陷其中的太子,却闭目不喜无心观看。

由于这首曲子词虽然是描写宗教内容的作品,但同时也是文学作品,故而读者并非全是四众弟子,因此,为了使更多的人们很好地理解作品,下面就里面涉及的几个宗教词汇作以注释,也算是顺便普及一下佛教的基础知识。
东宫,说的是悉达多太子出家前跟妻子耶输陀罗居住的宫殿。据早期的经典记载,悉达多太子出家前根据四季气候不同,居住在不同的宫殿里,都是锦衣玉食,佳人围绕。这里,作太子居住处理解。
龟兹,不能当作龟兹国理解,它是故印度乐器中琴、箫、鼓类乐器群的总称;龟兹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篦篥、毛员鼓、都眃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籹鼓、銅鈸、貝、彈箏、候提鼓、齊鼓、檐鼓等二十种。“龟兹韵宫商”,这句话是一个有趣的混搭,龟兹是泊来语,泛指乐器,宫商是我国乐律的代指,两个词汇之间用一个韵字连接,就出现了丝竹管弦钟鼓铙鍠共同演奏出了美妙声韵这样一个意境。
转轮王,是未出三界的王,具有三十二好相,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金轮王统领四大洲,银轮王 统领三大洲,铜轮王统领两大洲,铁轮王统领一个洲。由于未出六道轮回,故而依旧具无常相。(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