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52
文/三木秉凤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构筑,两者互为体用,不可偏颇任何一方!要提高人民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必须让中华民族重新找回失去百年以上的文化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具有某一信仰,这种信仰根植于人们灵魂深处,指导着人们的思想方向,左右着人们的各种行为。人类的信仰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灵魂深处对更美更高维次生存时空的自觉追求。当今世界人类更需要宗教、哲学与科学的正确结合,在西方哲学中世界观认识的层面上,《圣经》蕴含的超三维学说属于西方哲学顶级世界观,但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应为西方哲学方法论的集大成者!马克思将古希腊唯物哲学家泰勒斯的唯物论与唯心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思想有机结合,形成了当今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唯物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又批判地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在此基础上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也称现代唯物主义,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的高度融合。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马克思又对人类历史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宇宙现象的宝贵理论工具,但当今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还依然停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上,仅仅把它作为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上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丰富的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革命,夺取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反观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矛盾发展演变的论断仍具有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现象、社会现象、物质现象进行哲学研究方面,马克思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对社会现象进行哲学研究的高峰。当今科学正在突破三维时空思想限制,当代科学正引领哲学向宗教思想靠拢,而当代科学思想与宗教思想的无限接近正让文明冲突画上句号!
《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这个宇宙大千世界里,宇宙本体及宇宙运动规律是真正的存在,其它所有的一切宇宙现象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物是真实存在的。老子《道德经》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这与当今科学提出宇宙大爆炸论的理论不谋而合。大爆炸从一个原点开始,这个原点就是宇宙最基本的元素即光子,从原点一瞬间而生出万象,这种刹那间发生的爆炸,古印度佛祖称其“不可思议”,这是现有科学研究、哲学思维所难以企及的理论。只有从宇宙现象中体悟义理之人,例如伏羲氏,老子,孔子,佛祖,六祖以及历代圣贤大德高僧道祖等,才集成了高深莫测理论并形成流传千古的类同思想。

我们要用无限的视野观察世界,放飞我们的灵魂,让它从小小这期种子生命中走出来,融入无垠的世界中。就如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我们就是大海!世界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的灵魂本来包纳太虚,从小我到大我,从一粒种子到无际法界,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从烦恼到菩提,从众生到上帝,从此岸到彼岸等等。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其实就是开悟的过程,也是灵魂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叫修佛成圣的过程,众生本无平等无别,只要心态改变,一切都会随心而转,这叫“相随心生,境随心转”。

从广袤之宇再回到身边,灵魂在我们这个生命中,主要体现在五神与六识上,五神就是中医所言的五脏之神,在心言神,在肝言魂,在肺言魄,在脾言意,在肾言志,志意神魄魂等构成我们身内的五神,调节着我们的内部情志。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我们内心世界伸向外界的六只触角,犹如蜗牛向外探索的六只须子,但六识被分配了不同任务,调节着人们的对外关系,体现着我们灵魂的见闻觉知能力。我们这期生命,就是靠五神主内,六识主外,相互依存,共同形成了这个灵动的精神体系,掌控着我们的身心阴阳平衡状态,体现着我们的意志,指引着我们的思想方向。而我们的大脑、五脏、四肢、五官、六腑等仅仅是完成这期生命的肉体工具而已。由之看似简单的一期生命,却有着复杂的内外关系。对内是五神主管我们的性情意志,对外是六识主管的外部事务。其实我们的灵魂修养,就是对内养护性情志意,放弃妄想,对外观照万象又不执一物,这就是灵魂修养的最高境界。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这个全世界的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生命学等都在寻找着答案。我们活在宇宙灵魂的世界里,这个与天地齐寿的灵魂即是我们的也是宇宙的,这就是天人合一。而我们生活在小情识的世界里,这个百龄寿段真是我们的生活过程吗?蓦然回首往事,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我们应当是为灵魂活着还是为情志活着?我们是为欲望活着还是为摆脱欲望而活着?这一切都是灵魂修养的高低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高低所决定的!人类的未来如何发展及定位,取决于人类的主流思想的认识高度。我们为宇宙大我而活着,我们就是度尽天下众生的圣人,我们为了小生命的私我而活着,我们毕竟落入凡夫,如果我们仅仅为了五尺躯体这个生命工具活着,人性也就转化为畜性。文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物质文明现象终将灰飞烟灭,我们能为后人留下的是精神文明的湛湛蓝天。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