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杠子三【小小说】
黄学友/文

阿三整天悠哉悠哉,就像没有事干一样,可他那张臭嘴却不闲着。且说话偏激,不转弯,口气硬,认死理,爱钻死牛角,撞到南墙不回头——说白了,就是爱抬杠。因此人们都叫他杠子三。

杠子三二十八岁了还没有找到对象,除因嘴贫爱抬杠之外,长相也确实拿不上大席面——斗鸡眼,大嘴,秤砣鼻子,扇风耳,哪一样部件让女人看了都觉得不顺眼。可他嘴虽贫,却爱打抱不平,愿意替别人说话,只是很少有人领他的情。

他不仅爱抬杠,还总结出了一套套抬杠的理论。他说:千万别小看抬杠,这可大有讲究,会抬杠的人,总能找到“杠眼”,几句话就会让人哑口无言,只有瞪眼和生气的份儿。不会抬杠的人,说话总不得要领,尽管口气极硬,想占上风,却适得其反,有时遇上对方也是一个抬杠之人,还会被对方占了上风……

杠子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和一个朋友坐在门前的一棵树下吃饭,两个人吃着饭,嘴里却没误了说话,不知不觉两人说到了太阳,朋友说:“太阳真是个好东西,不管是动物、生物还是植物,离开了它的光照,都不能生长……”朋友正说的得意,他猛地插了一句:“蚯蚓在地里从不见太阳,照样生长。相反,在阳光下的时间长了,就会被晒死。朋友听了立即瞪大了眼睛,嘴里的饭很长时间才咽下去,气的好几天不跟他说话。其实仔细想一下,他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杠子三认为,通过抬杠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自身修养、视野宽窄、身份地位什么的。有文化的人抬杠就会“曲线救国”绕弯绕道,“抬”了对方一“杠”,还让对方不知所云。一般职工再喜欢抬杠,也不敢与上司“抬”,因为他再笨,也不会为一句话丢了饭碗。晚辈与长辈抬杠,你的水平再高也不行,你赚来的只能是顶撞和不敬。因此,他跟别人抬起杠来,也很讲究个分寸。
许多人嫌杠子三嘴贫、爱抬杠、长的丑,可村子里的阿凤却不,她认为杠子三不仅见多识广,还善于替别人说话,也很有正义感。
阿凤是个寡妇,三十出头,身材风韵,肌肤细腻,秀发飘逸,就是不善言词,过于老实。阿凤大门前的菜园子里,载满了白菜,鲜鲜嫩嫩,青翠欲滴。一天,邻居丁四家的猪,窜进园子,把阿凤家的白菜全都糟蹋了个净,阿凤看了气的蹲在园子里哭。杠子三路过,问明原因后,就拉着阿凤去找丁四说理。丁四不讲理,他们就又去找村主任,可村主任和丁四是近亲,说话总是 偏向丁四。主任说:“猪是畜生,不懂事,糟蹋了白菜也没有办法。”阿凤听了只是抹泪。杠子三说:“猪是畜生不懂事,可人懂事啊,那主人怎么不看着猪,管着猪,不让他糟蹋别人的东西。”村主任瞪了一眼杠子三问:“你见谁家养猪,天天蹲在猪圈里看着。”杠子三也口气生硬地说:“可除了丁四家的猪,谁家的猪也没跑到阿凤的菜园子里去糟蹋白菜。”主任气愤地说:“你别在这里胡搅蛮缠,我办的可是公事。”杠子三也不失弱地说:“你办的是公事,我说的可也是公话。”村主任见说不过杠子三,就又转了话题。他说:“你这么护着阿凤,难道你和她有一腿。”杠子三说:“你这么偏向着丁四,难道你和丁四的老婆乱来。”村主任气的两脸就像紫茄子,再也说不出话来。最后丁四还是赔偿了阿凤的白菜。

后来阿凤真的嫁给了杠子三。
有人见了杠子三就戏谑道:“杠子三,你是怎样用‘杠子’把阿凤‘抬’到家的。”他却笑而不答。谁知再有人问时,他却驴唇不对马嘴地说出了另一番话。他说:“‘抬杠’就是两个人对话的过程,有些话还得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同样一句话,从领导的口中说出来,那就是指示。从记者的口里说出来,再用笔写在纸上,就成了新闻或言论。从平民的口里说出来,就成了‘街谈巷议’。从泼妇的口里说出来,就成了嚼舌头。当然,什么东西也不是绝对的,再说多了就是‘抬杠’了,打住。”
听的人似有所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