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王安友
李全仁
已故著名作家王安友(1923—1991)同志,和我的家乡历城区南高而村有着一段深厚的情分。他把高而称做他的第二故乡,我们便荣耀地称他为我们的乡贤了。
那是1949年2月,26岁的王安友做为新任历城县卧龙区区委书记来到南高而村,和他的妻子宋开文(区妇联干部)住在我伯父李金平的一间草屋里。这个院和我家斜对门,那时我上小学,父亲在村里办公,凡是王安友同志的信件便拿回家来,由我送去。
那时济南刚解放四、五个月,高而是革命老区,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到处是战争创伤,百废待兴。区委书记王安友同志的担子很重。
卧龙区面积很大,南自泰山脚下的房家庄(后划归长清),北至仲宫以北的刘家峪,南北长60余里,又是山区,交通不便,到各村工作全靠两条腿跑。若是上县开会,就要步行100多里,跑整整一天。他在这里领导了土地改革,镇反运动,并在各村成立起互助组和变工组。互助组是男劳力之间互相帮助,按劳动能力记工分,然后平衡;而变工组就复杂了些,男女之间可以用不同方式互相帮助,无女人的男人可以给无男人的女人种地,无男人的女人可以给无女人的男人洗衣、缝衣,推生办熟来交换。不少变工组变来变去男女之间有了感情,恋爱结婚成了一家子,就像李二嫂和张小六那样。
南高而一带1946年就土地改革了。在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地主、富农投敌当了还乡团,向分了土地的农民反攻倒算,按每户分到的土地收租粮,斗争非常复杂。1949年别处闹土改时,这里叫“复查”,把地、富家的浮财分了,把倒算回去的粮食退回来。罪大恶极的有的判了刑,有的被镇压。
王安友同志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各项工作做得细致全面,在南高而村几乎谁家的大门朝哪他都说得一点不错。正因为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他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成名作—中篇小说《李二嫂改嫁》。
1985年初夏,为了编写县《文化志》,我做为文化馆干部两次拜访了王安友同志。当时他是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我告诉他我老家是历城南高而村时,他像见到了亲人,非常亲切,非常激动,提着村里许多老人的名字问长问短。他说:“参加工作30多年来,除了我老家,就你那个地方最熟了!高而可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啊……”当我说明来意,他兴致勃勃,有问必答。
王安友出生在日照市高兴镇向阳村,一家四代给本村李家地主扛活,也是佃户。父亲40多岁结婚,母亲是寡妇再嫁。伯父一生没说上媳妇,王安友六岁便过继给伯父,与伯父、祖母一块过。他11岁起给李家地主当长工。1942年家乡解放后,19岁的王安友参加革命,脱产做地方抗日工作。没念过一天书的他,自1945年起自学文化并练习写作,写作时许多字不会写就画上Ο或符号,然后请教别人。1946年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三八妇女节》,以后便当了通讯员,经常写消息、通讯,但最长的稿不超过三千字。当他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和著名作家茅盾的《创作准备》以后,就跃跃欲试想写小说,可是写了几篇都失败了。编辑看了他的习作,给他指出缺点,告诉他一些写小说的基本知识,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写自己最熟悉的事。
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写寡妇改嫁这件了。他的老家向阳村发生过寡妇改嫁产生的悲剧,在卧龙区的核桃园、汤家、张家庄、仲宫等地,他都亲眼看到过寡妇改嫁的困难。他还发现,我们有些干部和村民打土豪斗地主很勇敢,自己的姐妹改嫁就想不通了。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的中篇小说《李二嫂改嫁》于1949年冬天在我村开始写起,边写边学习识字,边写边请人指教。凭着他的毅力和才分,小说在1950年春天完成,全是用退稿的稿纸反面写的。小说由于取材于民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塑造了典型人物典型性格,1950年秋季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我们还听说他得到的稿酬是400斤小米。这部小说后来编成吕剧上演,并搬上银幕。
最近我从书架上取出王安友同志亲赠予我的小说集《渔船上的伙伴》,细心认真地阅读了书中首篇《李二嫂改嫁》,感到该小说描写的风俗民情和运用的群众语言都是历城南山区的,倍感亲切。
王安友写《李二嫂改嫁》出名后,于1951年调入省作协,一面担任领导工作,一面继续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写出了长篇小说《战斗在沂蒙山区》、《海上渔家》、《擒“鲨”记》、《凌云河》和许多中短篇小说。还有一部抗战长篇小说叫《奇女复仇记》,是他逝世一年多以后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应该是遗著了,是他的夫人宋开文同志赠于我的。
王安友同志健在时,经常到历城辅导群众文艺创作,我主持三川文学社时,应邀来南山区讲课的省市作家中,他来得次数最多。历城文联成立后,又多次到洪楼讲课。由此看来他不仅是高而的乡贤,也是历城的乡贤了。
【作者简介】李全仁,男,1937年7月生于济南市历城区南高而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做过铁路勘测设计工作,在国家困难时期响应号召回乡支农,当过生产队长、公社文化站长。改革开放后长期从事社会文化及文博工作。自1956年2月起发表作品,先后在全国80余家报刊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200余万字,有260余篇作品被各地出版社编入40余种选本,20余次在全国及省、市获奖。并发表摄影书画作品160余幅。出版个人专著《阴阳桥》、《回民武侠常四把》、《岁月风铃》、《桃花峪恋情》、《神州夜谭》、《泰山情怀》、《卧龙镇》等九部,主编文集多部。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历史学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顾问等。业绩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等多种辞书。专业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