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椒哥说起
陈志明
聊着聊着,我告诉他,我的家乡在脱贫攻坚的策引下,被批为洛阳市万亩花椒基地,香鹿山镇旅游种植产业园。这个哥们要下了我的电话号,他还特别说,他标注我为“花椒哥”!
我既惊喜又异奇,这个道称,还属首次。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是什么什么头!包工的叫工头,负责洗浴包间的叫包头,工作站的负责人叫站头,领队的叫队头,我在厨师学校被选了班长,竟有七音八频的同学,喊我“班头”。
同时还伴有的称为,老板!经销的,是销老板。经营酒巴的,是醉老板。开矿的,是挖老板。做地产的,是盖老板。
后来,电视里出现了“情哥”,电视剧里出现了“当时的豪”。如今,我将家乡“蜕变”宣读到该哥们的心里,瞬间也成了他眼里的花椒哥。
话往外延,当兵的兵哥,歌星的星哥,就连劲女也敢自称威哥,却不曾有哪位霸男说自己就是……,哈哈!
在时代的车轮下,情哥也好,瑰哥也好,社会是黄土,生活是天,我们面向什么,背对什么。只有从贫路上脱出,也只有富足才有话语权谈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