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的夜
原创:散文
作者:道之

巷子里的灯光越过院墙,穿透我的窗户,落在梳妆台上,梳妆台的圆镜子又把这片不规则的光折射到我的外床沿上。
多少次半夜醒来,朦胧中误以为是月光入室。 而昨晚,真真切切的月光落在我的枕沿上,我起身扭头看了一下窗外,月亮的脸正挤在枣树高枝丫的缝隙间望着我,美丽极了。我仅仅瞅了一眼,不敢多看,怕又受到美的诱惑,睡不着了。
我右侧身躺下,左手摸着这片月光很快就进入梦乡,任那半窗月光半床书在我身边陪伴入梦的我酣睡。
清晨醒来又后悔,觉得错过了那把脸贴在树丫上向我示好的月光,为什么睡梦中好好的我会在那个时刻醒来,是受着某种冥冥中的呼唤?是那月光在窗外叫我么?
昨晚看了《爱与黑暗》这部经典老电影,讲了二战背景下的以色列一家三口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个深度抑郁症患者,出身书香门第,婚后境况不如意,母亲的谴责加大了她的抑郁,丈夫和听话的儿子的爱的陪伴也无济于事,因为童年的梦想得不到实现,现实的生活环境又糟糕透顶,抑郁成疾,最后英年早逝,她家里成墙成墙的书也不能救赎她。
我想黑暗没有绝对的,打开窗帘通外界之光,敞开心扉通神灵之气,见天地之阔,偶尔听风雨之声。
今年立夏开始,大概是为着夜晚的空气流通,为了凉爽,也可能是看了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受到影响,更多的是喜爱那两棵树的缘故,我改变了一个多年的习惯,晚上我喜欢掀开窗帘睡觉。
也可能是心情发生了改变。 窗外的灯光入户,夜晚的月光进室。左床沿一片灯光,右床沿一片月光,我在温柔的光照的陪伴下安寝。
没有寂寞,没有烦躁。 我这里没有竹柏,见不到那种“水中藻,荇交横”的庭下积水空明的虚幻意境。
我的窗外是高大繁茂的古槐和累累果实的厚重的枣树,映满了半墙的玻璃窗。 大概是院墙的隔离后的僻静,是枣槐二树优雅的笼罩,是巷子彻夜的灯光与邂逅的月光的交映,使我在初夏的某一日掀开窗帘。
让陋室通明,以夜色为帘,接天地之气,恬然酣眠。
苏轼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白日被闹市的喧哗所累,被强光所激,声光污染,不得清静,夜晚感悟这深夜的寂静恬淡。
鲁迅的懂夜,老舍爱夜,而我独独喜欢这枣园的夜晚。
出喧嚣,进宁静,孤不觉孤,孤寂中自省,乃趣味也。
知道这是不长久的,所以记一文留念。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