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教育家型校长的要求,我以为当下校长还存在以下问题。
少了一点使命意识
一个人能否被称为“知识分子”,与其所拥有的知识并无直接关系。一个富于道德情怀、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精英分子,必然会对社会与权力保持一定的审视距离。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当然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与“更大的问题”有关系。宇宙是什么样的?人类是什么样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你的工作涉及这些大问题才能算知识分子,所以知识分子都有家国天下的大情怀,首先与他的职业是有一定关系的。正因此,知识分子成为了文化的托命之人。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在物质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问题也非常突出,科技用于“钻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心灵的提升赶不上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使命。校长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应该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不应该每天就琢磨那点升学指标、分数成绩。校长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在当下的特殊历史阶段,要有“爱与责任”的践行,要有道德底线的坚守,要有民族复兴的担当,要有促进人类进步的责任。
教育存在一些矛盾,诸如教育事业的无限性与学校教育的有限性,教育目的的伦理性与教育手段的功利性等。作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长,应该思考教育发展的本原性问题,思索人类发展的方向性问题。这样的思考探索,是信仰追问,是图腾设计,也一定是精神苦旅。
少了一点傲骨清风
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他旅欧8年学成回国,开始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有“傲骨” 的知识分子;一个国家要强盛,自己的人民必须活得有尊严;一个国家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根脉、人文精神。
所谓傲骨,就是别对上级阿谀奉承,别为升官发财而攀枝;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讲自己应该讲的话;如果领导的意见与自己不投,不说违心的话。
朱熹有言:“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校长是一校之精神领袖,其言行举止常被师生引为楷模。我以为,校长的傲骨清风首先应该体现一个“真”字,按教育本原的规律办事。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价值是求善的追求,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事业。
一些校长趋炎附势,取得了一些成绩,拿到了一些荣誉,便傲气十足,不思进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教育的真谛,什么话都听不进,慢慢地就整体生活在自满自足的小圈子里,与真正的教育渐行渐远。因为总是“听不进”,慢慢地就会“听不到”,总是“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就会孤陋寡闻,而孤陋寡闻者不是自卑就是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