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今日简史》之宗教的思索
文/铭滟(山东聊城品书会)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这一章节里探讨的是古老宗教搭配最新的科技装备,结合最先进的现代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未来前景。
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教派又衍生出很多分支。中国的本土教派是道教,也分全真教,正一教等,一些地方还有其他的小教派。宗教是什么呢?宗教就是一种高度的认同,高度的信仰。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
7月中旬的有一条世界新闻就有关宗教信仰,由美国政府举办的第二届“促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16日召开,美国副总统彭斯以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相继在会上发表演讲,抹黑和抨击中国的人权记录和宗教状况。在19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所谓的促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污蔑和抹黑中国的宗教政策和中国宗教信仰情况,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方已经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看看,宗教信仰就是关乎国家的政治,作者在《今日简史》里把宗教放入政治挑战这一章里面是有道理的。作者的态度是:神衹只是为国家服务。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日本的神风特别攻击队。神风特别攻击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为了抵御美国军队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袭击的特别攻击队。
1944年10月19日深夜,大西召集第一航空舰队的精华,成立了以寻歼航母为目的神风特别攻击队。那些缺乏经验的飞行员,驾驶着装满炸弹的飞机,一头栽到美国的军舰上。众多的狂热分子愿意加入这支队伍。24名军校尚未毕业的学生飞行员首先组成了特攻队。他们组成4个分队,分别以不同的名字命名,诸如“朝阳”“樱花山”之类。这些名字取自日本古典作品。他们经历了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和菊水作战。
二战过去很久了,2014年2月4日,日本鹿儿岛县"知览特攻和平会馆"向联合国申请,将333件"神风特攻队"队员遗书等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是“新造神运动”,对这种自杀式作战的崇拜,是一种潮流,趋势。
作者认为:日本是传统宗教仍然持续在现代世界发挥力量,具有重要性的最好的例子,日本推崇本土的神道教作为日本身份认同的基石。永生神?万物都有灵性?封建精神?这听起来时代是不像是现代工业强国,反而像是新时期时代的部落酋长。事实上,日本这个国家重新改造了神道教。
看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信仰没有在数据、智能、全球化中消亡,而是欲欲演愈烈,宗教信仰总是闪耀着列入世界关注的焦点中。
各种宗教经典,或许在中世纪很有影响力,但是到了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全球变暖和网络战争的时代怎么还能由他们来指引我们人类呢?“在线”的现代社会,世界很广阔,也很狭窄;人和人很近,也很远;前段时候去深圳,在地铁车厢,看到的是拥挤的都是疲惫的人们,2/3以上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有些人内心需要抚慰而进入宗教,也有些人是来自家族、区域的习惯……宗教信仰总是自然流到需要的地方。世界的智能化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更便捷,生存空间也变得不可琢磨,社会的标准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里,会有更多无所事事的人,空虚地活着,他们也许就会像某个功的传播人员一样。组织活动,推广信仰,一些社会组织,恐怖组织都有关于宗教信仰的洗脑。
每个国家的政要都无法忽视宗教信仰的力量,是利用,是压制?这都是在政治上的一种平衡,实施国家治理的一种措施。在这手段之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是否国泰民安才是重点。现实给予不了的,只好求助于神,任何信仰都指向未来,指向所求的方向,指向可望不可即的理想。
21世纪有3个问题,一个是技术问题,一个是政策问题,另外一个是身份认同问题,那么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现在到底还能发挥多少作用?这些宗教帮助我们解决目前的主要问题吗?传统宗教基本上与技术和政策问题的关系不大,而和身份认同问题息息相关。
我们人类走入这样一个阶段,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文明,核战争、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的问题,虽然左右为难,但是可以从全球角度来解决。但同时民族主义和宗教仍然将人类文明分列出许多敌对的阵营,全球最大规模的多元化。多元文化实验――欧盟就面临分化,欧盟的基础是在于承诺要践行共通的自由主义价值观,现在却因为融合与移民问题而处于崩溃的边缘。
下一个篇章就是关注文化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