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嵩明丹凤桥
文/蓝天
古老的丹凤挢,座落于县城北门外黄龙山后。
儿时的记忆中,三孔拱桥,中间的桥墩,石匠用石头垒砌而成,桥面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道路而已,可容一般的车子与行人通过。
桥两头河边的花草树木,在夏日里繁茂生长,冬天就只剩下干的枝枝叉叉在寒风凛冽中瑟瑟发抖。我记得在春夏秋三季里,河中的鹅卵石,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若隐若现,那是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光着脚丫欢声笑语、经常光顾过的老地方。直到现在,我和要好的朋友们在此捡拾好看精致的鹅卵石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丹凤桥之所以颇有点名气,追根溯源,据老一辈人说,很早的时候,嵩明的地方官与倚伴村的高氏地主老财相交甚好,为一己私利,召集民工、命令他们现挖河道,改变河流方向,沿高氏所居之地,倚伴方向深挖,开挖期间,于丹凤桥位置,突然飞出一对金凤凰来,其中一只,被现场的几个民工,用铁制的筛子当场给罩住了,另一只则侥幸飞往矣铎天化宫方向。
这只落单的凤凰终日站在枝头上鸣叫,深情地不断远晀、回望着当初的老地方形单影只的它,一定怨恨深挖河堤、捉拿爱侣的民工,把恩爱的它们,活生生地给拆散了。
最后,这只可怜、无奈的凤凰,就立在山头变成石凤凰,这就是丹凤桥的由来。多么凄美的凤凰爱情故事啊!有时候想起来我的眼眶都是湿漉漉的。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丹凤桥于2012年间拆除重建,二年后,终成大气侯。雄伟、壮观、笔直、宽广,依然静静地坐卧在普沙河上,任凭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其中凝聚着,多少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呕心沥血!
最近几年来的丹凤大桥,日新月异,栖息在河滨公园之中,紧挨着滨河馨苑小区新的东北街社区聚集于此,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日日夜夜、奔腾不息的河流水,大多数时候清澈见底,流向远方,永永远远造福于远远近近的人们,特别是庄稼人,灌溉着农田,滋养着花草树木。
如今,河里的鹅卵石依然在,也终日默默无闻地与潺潺流水相伴。我依然怀旧,每次,从丹凤大桥经过,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多看两眼!
这座桥梁,是嵩明人民的标志亦是指路标。它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以往种庄稼的农民,一早一晚地,都从这里经过,厂子里的工人们,水泥厂、玻璃厂、铝管厂、织袋厂、蜂窝煤厂的人们,也一早一晚地来来往往。就连山区的人们,也经常打这里经过,近些年的山庄、农家乐,附近都有好几个。
丹凤桥,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宁静致远。走过路过让人感觉舒服、自在,还适合人们锻炼身体,欢快的晨跑,悠闲地散步。
这里,岁岁年年桥与河有着相依偎的情缘,人们与桥亦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者简介:
网名:蓝天 、清莲。本一介草根,不经意间加入嵩明作家协会,诗词协会。从此喜欢上文学,有语言文字的地方就会生活的很充实。亦想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飞翔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作品发表于纸刊和网刊。获得“红妹茶园杯”秀才奖。现供职于某互联私企。平时喜欢运动、旅游、公益活动等。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主编禾之晓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总顾问:千野(知名作家、诗人)
顾问:马俊华(暮雪诗刊创始人)、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