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解放军老战士王玉玺
文/何春阳
八一前夕,安源作协组织采访慰问几个共和国的老战士,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并宣传他们为共和国所作出的贡献和事迹。7月23日,作协主席贺焕明携漫画家邱玉强、摄影师贺画春以及学会副秘书长何春阳来到包家冲社区一栋七十年代的老房子里,拜访了前三野第28军250团老战士王玉玺老人。
(贺画春摄)
(左起:何春阳、贺焕明、王玉玺、邱玉强)
七八十年代铁路建的职工宿舍,楼道窄小,昏暗,房子也很破旧了。离休干部王玉玺和老伴就住在二楼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里,家里杂物比较多,家具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样式。这让我们想起了方志敏烈士的著作《清贫》一文。在当今人民都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为我们新中国建立流过血,洒过汗的前辈们却如此的安于清贫的生活,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家里就老人一个人,老伴出门买菜了。老人前阵子身体欠佳,住过一段时间的医院,身上还挂着输液管。白内障也严重,眼睛看不太清楚,听力也衰退了,现在电视都很少看了。原先他是最喜欢看福建台的海峡两岸节目的。跟三野副总司令粟裕一样,台湾问题是老人最大的情结。老人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是提起当年参加革命的经历还是记忆犹新,短短的两个小时,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一幕幕战争场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
王玉玺先生1925年出生于离金华市十多公里的郊区一户农民家里。小时候家里穷,很想念书,但是念不起,就偷偷的到私塾去听,散学后缠着有书念的同村小伙伴教他识字,秋去春来,竟也学了不少字,可以看得书了。正因为识了字,也改变的老人后来的命运,这是后话。1945年前的金华是沦陷区,日伪军非常猖狂,经常扫荡,杀人如麻,老人村上的十几个老乡就被扫荡的日军无辜杀害了,而且就是揪着后领子一刀砍头,极其残忍,老人亲眼所见,所以恨透了日本鬼子。日本投降后,又被国民党统治。那天,不知道国民党特务获得了什么密报查封一家杂志社,杂志社的人把他们编辑的杂志从厕所的洞里扔出来,刚好老人经过,捡到一本,上面还沾有大便。老人平时买不起书呀,捡到一本书便视若珍宝,然而上面的内容更是激励了他的热血。原来那是一本共产党编印的宣传刊物,上面的文章讲述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如何掠夺全国的财富,才使得四万万老百姓如此贫穷等等道理。老人说这本刊物让他豁然开朗,他偷偷的看了很多遍,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参加他们的队伍。

1949年4月,金华解放,老人找到驻他们村的解放军干部,要求参军,当时他们村就他一个主动要求去当兵的,很快就编入浙江省一个训练营,上课,训练。后来,渡江战役打响后,国民党武器装备好呀,当时一阵炮火打过来,我们渡江的一个团损失大部,韩先楚将军心痛的落泪了,命令一定要把这个团重建起来,于是,浙江训练营的600多新兵迅速补充上去,重建了28军250团,就是老人第一个有番制的部队。部队组建就马上开拔,一路南下追击溃逃的国民党部队。老人描述说,当时国民党一个军已经逃窜三四天了,我部接到命令前去追击,为了抢时间,全体战士轻装上阵,背包、物品,甚至干粮都扔了,边跑边扔啊,只剩一杆枪,两颗手榴弹。抄近路,有时候往山沟里走,两边是五六丈高的悬崖,沟里都是水;有时候在悬崖上走,下面就是激流滚滚的大江。有的战友明明刚才还在说话,突然没声音了,回头一看不见人了,心里明白呀,准是掉落悬崖了,可是不能去找呀,不能耽搁时间,剩下的人还是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不吃不喝不睡,翻山越岭两天半,我们团追赶上了敌军的断后部队,一阵激励的交火,全部俘虏了敌军。这时候战友们全都精疲力尽,全趴在地上了,上级命令就地休整寻找食物,我爬进一家老百姓家里,空无一人,村里人都躲起来了,灶上煮着一锅东西,是喂猪的猪食,我们几个战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拿起勺子就舀来吃呀,吃饱了才有了一点点力气站起来,班长还没忘记在灶台上放上钱,说起来,这是一锅救命的猪食呀。
老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参加了解放平潭岛的战役。百度平潭岛战役,我们可以查到这些内容: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国民党军第73、第74军残部1万余人退守福建省沿海平潭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以所部第28军(欠1个师)并加强炮兵团一部,进行渡海作战夺取平潭岛。9月12日晚,第28军以一部兵力首先向平潭岛外围发起攻击,至14日占领小练岛、草屿、塘屿、鼓屿和大练岛,歼守军1000余人。15日晚,主力向平潭本岛发起总攻。第82师2个团在炮火掩护下从钱便沃两侧同时突破登陆,守军溃退。登陆部队乘胜追击,16日凌晨,一部直取平潭县城,一部抢占港口,并追歼逃敌于观音澳地区。与此同时,第84师2个团又1个加强营在结屿、苏澳地区突破登陆,直取韩厝、君山,与第82师先头部队会合,并将守军包围于流水、君山地区。各师后续部队相继登陆,战至当日下午,守军除少部乘船逃跑外,大部被歼灭。17日登陆部队乘胜解放平潭外围大小庠岛。此次战斗,共歼国民党军8000余人。百度上看起来很轻松的战役,其实战场上却是极其残酷的。老人说八一建军节解放福州后,他们修整了一段时间,那时候吃得好了,包饺子,管饱。大约过了一个多月,他所在的28军接到任务,负责主攻平潭岛,守军是国民党第73军,渡海的时候炮火很猛啊,我们征集的都是渔船,很不经打,牺牲了很多同志,但是先头部队登陆以后,敌军就溃散了,然后我们就追呀,可惜73军大部都登上了军舰,那时我们都没见过军舰,都不知道这就是军舰呀,然后他们就跑了,我们的炮兵还没上岛,小船又在岛那边,追不上,步枪也打不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舰逃往台湾了。
者人最为伤怀的就是金门战役。10月厦门战役后,在粟裕授意下,叶飞将属下第32军船只分发给第28军,决定集中船只进攻大金门,但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10月24日晚,终于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当时船只只够三个团的兵力渡海,我们团是准备下一批登岛。先期登岛的第一梯队三个团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共毙伤国民党军9500余人,一度基本上控制了金门岛,可是登岛的船只又遇上退潮,被陷在沙滩上无一返航,而国民党军方面改任胡琏为指挥官,增派援军至4万人。对岸炮火连天,我们这边的第二梯队部队过不去呀,司令官都急得跺脚,痛哭啊,大家都哭了。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余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这次渡海战役的失利,为后面的渡海战争敲响了警钟,海南岛战役就准备充分了才一鼓作气拿下的。解放金门解放台湾也成了老人一生的夙愿,看电视只看海峡两岸,关心福建关心台湾啊,期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老人又跟随所在部队去了丹东,但是没过鸭绿江部队又被调回了福建。以后就一直在福州军区参谋部任职了。随着战事的结束,67年被调任萍乡军代表,负责交通运输,从此就落户萍乡。1978年,为响应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裁军的政策,主动提出转业,并于79年正式转业到萍乡铁路医院,直至1985年离休。
老人一生清贫,恪守党纪,从不给组织提出什么要求。老人很感谢所在单位南昌路局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照顾,过时过节都会派人来慰问。老伴叶士凤常年随军,没有安排工作,现在按国家政策买了养老保险后,也有了一个月400的养老金(现增至1000余)。现在三个儿子已是单位骨干,孙子都考入名校,各自立业了。
由于两个儿子在南昌工作,萍乡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在萍乡,老人现在94岁高龄,病弱的身体,极需社会关爱,所以安源区作协贺焕明主席一行呼吁社会要多来看望老人,并向这位光荣的解放军老兵表达了崇高的敬意,祝福王老健康长寿,知名漫画家秋天还为老人家画了一幅漫像,以示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