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您留给我的太多
文/李青菊(兰儿)
奶奶离开我们去天堂的已有十年了,我时常想起她老人家,在我心里,奶奶是伟大的,她老人家留给我对生活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启迪与感动,更多的还是对奶奶的思念,但时光里我多少次多少次的想起她老人家。总是想能为她老人家做点什么,说点什么。想想,能做的就是;为了亲人的每一张笑脸。好好珍爱生命,好好的活着。好想说的是;奶奶,您留给我的太多太多。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慨,太多的启迪,太多的认识。
您做为一个母亲,你是那样伟大。生了三个儿子,含辛茹苦的把他们在艰难岁月里拉扯成人,都说:“三虎出一豹,三鹰出一颻”。伯父毕业于清华大学成了有名的心血管医学专家,著书立传,讲学传经,奋斗不止。叔父黄埔毕业,一路高歌,为军为政,丰满人生。父亲走南闯北,创业养家,辉煌天涯。他们个个让你老人家自豪,怎能不说是您的成就,您的伟大呢!
您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一生凄凉、悲悯、艰难,想来,心为您老人家而痛。十来岁就没了父亲,母亲是个瞎子,五个弟弟。大弟弟因家贫早早去扛起枪上了战场,生死难卜。您十几岁嫁了大自己二十七岁憨实的庄稼人--我的爷爷。岁月沧桑,艰难中您拉扯着弟弟们穿越了民国,旧中国,那缺衣少食无以言说的动荡不安、生死难保的年代。新中国那最初的贫穷岁月,一路坎坷,您坚强的走过。我会清楚的记得您讲过的日本鬼子进村的事;我清楚的记得您说过的吃糠咽菜点煤油灯的岁月生活;我清楚的记得您说过土改后,吃大锅饭如何勤俭节约,和一大家人筹谋生计。您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坚强的您,开明的您,苦命的您,四十多岁守起了寡。独自一人拉扯着孩子长大成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让您从一而终,孤独终老,我感受到了,你的坚韧,感悟到了,您的无奈,感觉到了,您为亲人的付出,感觉到了,您对生活的豁达,执着。想来,我是何等为您心酸的同时深感自豪。我平凡的而不平凡的奶奶啊。
您为人立于人生社会,您的个性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造就了您平凡中的不平凡。您就是很多个像您一样的贤良妇女的缩影。从您身上看得见社会历史中小女人命运的颠簸沉浮,好像是一部史书,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迪。从河北到新疆,又从新疆到河北,磕磕绊绊,但始终没感觉到您老人家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您的乐观,您对生命的珍爱,潜移默化感染了我们。70多岁了,和我上街,还让我教您读路边店牌上的生字。80多岁了,还不让我帮您洗衣服、洗澡,执意自己来,说锻炼身体。还每天上早市买菜回来做早餐给我吃。九十三岁上您因好强,把胯骨给摔坏了。就那样,在您儿孙精心照料恢复之后,您还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奶奶您太要强,也太威严。人家都叫您“佘太君”,我看一点也不错!吃饭一家有上下固定位置。行事,您说一不二,叔叔都是市委要人了,您说句话,哪敢半丝不从,说晚上去老家就不敢说明天走。您不能自理的日子里,父母、弟弟、弟媳从没忽略过您的饮食住行。半夜尿床上了,母亲和弟妹赶着来给您及时擦洗,生怕您受了罪。在你弥留之际,我十几天没出过病房。叔叔给您用上气垫,我不停的给您擦洗,按摩,喂您流食,都是家人精心调制的,碎碎的肉粥,里面还放入两片黄金搭档、一勺蔘精,把三个桔瓣和一个草莓弄成汁放点白糖喂您吃。那时仍然生的欲望强烈的震撼到您的意识。什么时候一问“奶奶你吃吗?”您就一张口,我顺势给您喂进一勺。一遍一遍的问着,一勺一勺喂着。凭着您坚强的毅力在人生路上多看了亲人五个月。奶奶,您真是了不得啊,想来,我们能有什么理由来慢待自己的生命呢?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都如此的无怨世间。奶奶您爱美,我告诉您,你临走时嘴唇是红红的,还生出许多黑发呢。到末了,您的头发也不曾乱点。您该高兴的。伯父从新疆飞回来,我看见您笑了,伯父却泪痕倚床而立。扭头过来塞给我几千块钱。我知道,那是想我们照顾了他想照顾而无照顾的妈妈。我流泪了,我不接,我知道,在您心中,我最亲。到您临走的前几天,已经不在认得孝顺您的其他儿孙了。唯独认得我,还高兴地喊出我的名字。
奶奶,您走了,我知道您去了天堂。在我从新疆调回河北时,父亲给我买好了楼房,并装修完好,您却操心的给我连拖把,笤帚,针线都准备了,床上铺的褥子,是您让婶婶洗的白白净净的尿素袋做面,您一针一线包的。我回来都搬了三次家了,家具换了又换。但您做的褥子,我一直用着,把几千元的床垫都舍得扔,唯独不动这床在我心里珍贵无价的尿素袋面褥子。二次装修房子时,爸爸买来的地砖都是几十元一块的,您老人家却从军区大院捡来几块人家不用的瓷砖,呵呵,我们谁也不敢说不用,只好铺在角角里两块,为的是您高兴。就像您捡起一块人家扔了的馒头,剥剥皮还要吃了。我,叔叔,婶婶看着也不动声色,唯恐您发火,说什么不能浪费。就是买给您的衣服、鞋子,明明是两千多元,我和弟弟都得说二百多元,您就高兴了。其实,您的儿孙们生活应该是优越的,就怕您说不够节俭。
奶奶,您走了,我知道您去了天堂。我会记得您让我每次吃饭多点,就会胖起来了。看着我瘦,您心疼。奶奶,您若能听见,我告诉您,我们都很好,您一万个放心。
奶奶,您走了,我知道您去了天堂。今天我给您捎去您最爱吃的天津点心。您知道吗?您走的轰轰烈烈,开了追悼会,送您回老家,那天风很大很大的啊,可光送行的小车有60多辆,两辆小车交替着前面放炮开道。到老家,老乡亲们依旧迎接您回故土。听见他们在说“这,佘太君”老太太不在了。这么大动静。活着时福气,死了也这么威风。真厉害!您该高兴吧,奶奶。这是您一生,人家对您的肯定。在您老人家的影响下,我在父辈人身上看到了您的影子。家里有那么多不成文但又人人默默遵守的家纪家规。我想,这也许是您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奶奶,今天,我好想念好想念您。不管我怎么写,文字都似乎变得难以驾驭,似乎用尽所有语言也不能表达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爱意。我长跪于此,默默的告诉您:我们都很好。
(这是一一年写的文字,出于某种原因不在修改,今天翻来,是思念奶奶了,发出去,纪念老人吧[拥抱][拥抱][拥抱])



作者简介:
李青菊,笔名兰儿,来自新疆,定居河北,从事教育,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范,专业论文《育教寓趣,快乐作文》,《张开你会说话的另一张口――谈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中的作用》,《导语的作用》,《读写例话教学谈》,《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板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前五分钟讲话》《浅谈小学应用文写作指导》等数篇在行业刊物发表,热爱诗词,散文,杂文写作,有数百篇诗词在诗刊,微刊发表代表作《金缕曲三首》,《满江红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