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韵
文/杜先锋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如此情愫始于那个对我人生有着重要意义的夏令时节。

那年的5月中旬 ,因为不堪生产队重体力劳动,我和挚友密谋决定,逃出村子找一个地方隐匿起来,结伴复习备战高考。那一日,我俩做了简单的准备,给爹娘留下一纸条,"我们寻地方复习功课了,有人追查就说不知情。不要挂牵,也不要找我们!",义无反顾地与家人不辞而别,走进十里外的深山里,早已侦察好的处所。

山上空气特好。从山上望下去,满眼的都是绿。山峰山谷山脊全是绿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动植物繁多,随处可见泉水叮咚。我们在一间废弃护林房里住下。屋内有土炕、土灶。我们带来一个小铁锅,一个水盆,一张床单,窝头、煎饼、红暑面,多方收集来的复习资料。经过简单的收拾安排,很快捷地安顿下来,迅速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

清晨,山中弥漫着雾,像华丽的幔帐,罩着一片耀眼的新绿。满山遍野的鲜花竟相开放,散发着沁人心肺的芬芳。眼前的环境引起了对美好人生的遐想,激起了求索追梦的无限动力。精神绷得紧紧地,如饥似渴地诵啊,写啊,演算啊。早晨学习语文、政治,朗读经典诗篇,背诵时政要闻。上午、下午、晚上,分别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周而复始,高速运转。渴了,喝山泉水。饿了,轮值打柴、做饭,咸菜就窝头、野菜卷煎饼。把吃饭当作歇息脑子,放下碗筷连轴作战。到了晚上,睏得实在不行了,在光光的土炕铺一层干山草,盖上床单,和衣而卧,霎时进入甜蜜的梦乡。那一刻啊,连睡觉都觉得是件奢侈的事情。天气愈变愈热,蚊子越来越多,干粮的消耗也大大超出了预算。酷热、蚊咬、饥饿,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燥热难耐时,舀起碗水,来个醍醐灌顶,好不清凉舒适,绝佳的淋浴。对付蚊咬则燃烧艾草,效果不是很好,也只能如此。搯指算了下剩下的口粮,到考试至少断炊20天。两人面面相觑,有了些许的愁帐。若回家取,既耽误时间又怕走露风声。纠结片刻,心头豁然开朗,就地取材,生产自救!满山的野果野莱皆为美味佳肴。如此看来,眼前的境遇与红军长征相比,简直可以用幸福来形容!那一刻,革命乐观主义教育产生了作用,我俩会心地笑了。捱过了热桌子冷板凳,以蚊叮虫咬的累累伤痕,换得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跳出了农门,成了现在的我。

岁月静好,是因为那个夏天的初心未变。是那个季节,为我这饥寒交迫的白衣秀士,予天时以良机,赐热能以蔽寒,赠野果以充饥。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我爱上了夏天。

夏的韵味应以声音为最经典。夏季的声音有雨打,有雷声、蛙声、 鸟鸣 及蝉唱。这些在孩提时光记忆中最深刻。每当蝉儿在密林中,在枝叶间,在草丛里,发出长长的呜叫声,我和发小们便寻声而去,悄悄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地逼近,发现目标后,举起头上沾着面筋的长竿,慢慢地将面筋靠近蝉儿粘去,弹无虚发,逮个正着。捉过了瘾,带回家中,关进用柳条编成的小笼子里,一笼一只,分配在每个房间,挂在房间的不同角落里。静下心来,听一串串蝉鸣,象在吟诵一首绝句,一首关于夏的诗词,特别引人入胜。蝉有时也会合唱。她们以优美的音色 ,明朗的节律,唱响夏天的主旋律,唱响人们热爱的生活主旋律,唱响时代旳主旋律。仿佛是《义勇军进行曲》,唤醒人们勿忘国耻,重整山河;似乎是《春天的故事》,鼓励人们改革开放,强国富民。好像是《在希望的田野里》,告诉人们,幸福是奋斗来的。又像是《赞赞新时代》,指引人们,筑梦民族复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日里,蝉鸣有两个高峰,大概在下午1至3点和傍晚两个最热时段,越热越叫得起劲,有时也惹烦了正在午睡的父母,休息好了还要下地干活呢!无奈中,把小东西们都赶到我房间里来。可怜得是,她们没叫几天就一只一只地死掉了,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天生寿命就短暂。为这些小生命的逝去我忧伤了许久,许久…。农谚说,“青蛙叫,大雨到"。夏天的傍晚,只要你听到青蛙“呱呱”的叫,第二天准会下大雨,是名副其实的“天气预报员”。那是因为,青蛙的皮肤是有呼吸功能的,当空气中湿度太重的时候它的皮肤就会觉得窒息,条件反射般发出叫声。也许是出于高兴的原因,下雨前夕,青蛙会不停地鸣叫,音量也超过平常。对于久旱盼雨的庄稼人来说,青蛙的"呱呱"鸣叫,那是吉祥之兆,那是美妙的乐曲。

夏天是能量聚集的季节。太阳公公毫不吝啬地将热能撒向人间,供热量是春秋冬三季的总和还多,万物向上,阳气旺盛,是动植物生长一年之中的最重要时段。暑期炎热是动植物和人类身心细胞生长更替的必要条件。

对于人来说,中医说得好,暑天不避暑,暑汗赛黄金。这要从"暑"字释意说起。“暑”字上下有两“日”,中间为“土”,火能生土;一撇右旋,实乃天道。“暑”字诠释了自然界一段特殊的时空状态,乃至它对生物的影响。
《黄帝内经》讲了个道理,到夏天的时候万物是向上向外发散,人体内的病、骨髓里的病都浮上来了,它失去了根基,但如果你吹着空调,毛孔关闭,病走出了骨髓,却不能排出身体,就会在骨之外、皮之内游荡,感觉浑身酸痛、难受,坐不好,躺不下。所以,夏不炎热,不出透汗,秋冬必然寒凉,为今后的血栓、中风、痴呆等一系列瘀阻之证埋下祸根。因而必须把毛孔打开!使酸性的汗液走出去,使身上的毒气和味道散发出去。妻和闺蜜多年腰疼腿疼,怕冷。夏天也要盖厚厚的棉被,身体还老觉着进凉气。从前年开始,趁三伏天进行"热疗",艾灸,敷"三伏贴“,等等。坚持了两个暑期,十分奏效。两人体质状况大有好转,基本焕发了健康"青春"。"冬病夏治",说得也是这个道理。由于冬天阴气过盛,造成一些慢性疾病,趁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既能祛除阴寒之病邪,又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之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之功效。近几年,冬病夏治理念愈来愈被人们所接受。每当三伏天,各地医院都有成群结队的人涌入医院,或推拿,或针灸、伏贴、拔罐,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植物也一样。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夏之日,降水较多,雨水充沛,最是万木竞秀的时节,草木疯狂的生长。山坡、地头满是一片苍翠,郁郁葱葱。法桐几天就窜出一层新枝。竹子不经意间就拔出几节。田埂地头路边的芊芊细草,倏然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远处林带上的淡淡绿烟瞬时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难怪有人不无夸张地说,高温多雨的时节,若是地肥劲足,夜深人静时爬在庄稼地里,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我浮想联翩,那白昼黑夜,潜在树丛里、枝叶间的蝉儿发出的一声声长鸣,不正是万类竞天产生的和谐音符吗?那一阵一阵的电闪雷鸣,一场一场的暴风骤雨,也应该是生命剧烈运动汇聚而成的磅礴之力的集中释放吧!

心忧炭贱愿天寒,那是因为"可怜身上衣正单",个中辛酸苦楚谁能说的清,不乏消极和无奈。然而"白天太阳如火的亮光,是绿色子民的口粮",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农夫们对夏天的由衷热爱。难怪小时候常被大人斥责,"嫌热,嫌热,该热的时候不热,吃什么嘛!"。所以,每当暑期逾半时,庄稼汉总担心天气迅速变凉下来。因为那是玉米、高梁、大豆等作的灌浆期,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蛋白质和积累的有机物质通过同化作用将它们储存在籽粒里的一个阶段。一旦积温达不到要求,会造成大幅度减产!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斗 转星移,季节交替,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一个规律,伴着末伏的脚步,夏令行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在面临又要踏过的时令门槛时,我却不由地产生了几分愁怅和眷恋,因为非常享受这个夏天,尚有很多"功课”没做完。冬病夏治的疾病尚未痊愈,正在好转。早已计划好,带全家来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去宁厦,游塞上江南,给心令放个假;去蒙古大草原,观白桦林,赏马兰花,领略天苍苍,野茫茫之旖旎风光;去承德避暑山庄,体验达官贵人、帝王将相悠哉悠哉的奢华生活;去海滨城市让孩子们学游泳,玩沙滩,感悟大海的宽阔情怀。这些未了的心愿,时刻搅得我寝食难安。说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我就是这样执着。夏天的脚步啊,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你的景色看个够。

2019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