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二)
——进是能力 止是智慧

学习的第一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教授,作了题为《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报告。
什么是人格,百度上说1、个人的道德品质;2、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孙教授讲到,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就是要培养孩子身上的两颗种子——主动性、自制力。他形象地把孩子比作一辆车,主动性就是油门;自制力就是刹车。主动性就是以内在兴趣为核心、以探究精神、好奇心为主,做事具有自主性、自发性;自制力就是有规则、有底线,遵纪守法,有职业道德。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好好干,别捣乱”。有了“主动性和自制力”,孩子的一生就一定能生活的有尊严。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我们有很多办法可用,我们可以给他讲“凿壁借光”的故事,我们可以讲“悬梁刺股”、“囊虫映雪”的故事,我们可以讲唐僧取经的故事,可以讲羲之练字的故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他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可以在他取得成绩时给与鼓励,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这些办法帮助孩子建立“主动性”,让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越来越成功。
正像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一样,在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制力”方面,我们很容易考虑到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而忽略了自制力的培养。
兵法有云:凡善战者,未谋胜先谋败,据说,巴菲特从他老师那里得到两条忠告,第一条是不输钱,第二条是记住前面的第一条。孩子的一生的成长,需先考虑成人,再考虑成材。张飞性烈,身首异处,祢衡舌利,命丧黄泉。如果没有自制力,做人失败了,还谈什么建功立业呢?所以说,“主动性、自制力”,要有意识的重视自制力的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就要从小让孩子懂得谦卑、敬畏、忍让。谦卑,才能不傲慢,不嚣张;敬畏,才能遇事不致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忍让,星云大师说过,世间最大的力量就是忍,我就是这样忍了一生。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就要对孩子的要求做到,延迟满足或适当不满足。我的儿子两岁时,和妈妈一块上街,看到路边卖冰糕的,给妈妈说,妈妈不买冰糕,我就不吃冰糕。言外之意是,想吃冰糕,妈妈不一定给买冰糕。以当时的家庭情况,满足孩子吃块冰糕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为了做到适当不满足,才出现了上面一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他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事,都是能够自己说了算的。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就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立规矩,让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不可以做的事,即使是小事,即使他以哭闹相逼,也不能让步,更不能退却。父母要有规矩意识,坚守原则底线,不要让孩子用软弱打败你的坚强。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就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他人的立场想问题。让他知道自己想做时,他人会怎么想;自己不想做时,他人是什么感受。逐渐的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明白己所欲,并非他人所欲,然后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就要从小给孩子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韩信的“胯下之辱”、勾践的“卧薪尝胆”,《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的故事也可以讲给孩子,“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还有林则徐的“制怒”故事等等。
孙教授讲的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制力”,和下面的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了孩子的成功万无一失,既要教会孩子进——破釜沉舟,更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止——卧薪尝胆。进,只是一种能力,止,才见智慧。
2019年7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