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暑
邵建军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黃经120度,一般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暑期间,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农谚云“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无酷热,五谷不多结。”说明酷热的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久,热在中伏”相吻合。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白居易在《消暑》一文中云;
何以消烦暑,
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
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
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
难更与人同。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夏日山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炎炎夏日“水晶帘动微风走,满架蔷薇一院香。”在古人留下的诗词中寻找避暑良方,如临其境,顿生凉意,夏日的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