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将军传奇 叙事诗
作者任宝常
一
任荣四川苍溪人,
一十六岁当红军。
三过草地死还生,
三次负伤血没尽。
四次大难劫后福,
开国将军百年春。
头次脚伤战友救,注(1)
兄弟之情比海深。
二次病痛爬不起,
有气无力直呻吟。
首长扶他上马背,
四十五年后谢恩。
首长正是王新亭,注(2)
革命友谊多纯真。
二
抗战驻守黄河口,
战火之中炼红心。
反共恶霸惠树怀,
掌控三十保安军。
后来投靠国民党,
变本加厉害人民。
破坏国共的合作,
制造摩擦惹民愤。
三团奉命缴他械,
要送绥德去受审。
任荣带领加强排,
押送任务重千钧。
不能让人给劫走,
不能让其得逃遁。
惠犯破窗夜逃窜,
哨兵击毙二犯人。
任荣命令写证词,
大是大非泾渭分。
惠犯一贯行不义,
众口一词是罪臣。
上级夸他做的好,
有理有利有分寸。
优秀政治工作者,
紧步名将的后尘。
后来拍成《槐树庄》,
电影故事讲到今。注(3)
三
四野将士战辽沈,
主席多次拍电文。
锦州战略重中重,
林罗首长巧布阵。
围歼赤峰西村敌,
战斗激烈枪声紧。
一颗子弹穿脖颈,
任荣伤重头发晕。
担架上面作指挥,
冒着30度低温。
将军三次遇大难,
鲜血如注流一身。
一时疏忽手冻坏,
保命保手喜逢春。
战锦攻打变电站,
霄烟如同火烧云。
团长中弹牺牲了,
政委任荣担大任。
冒着零下三十度,
指挥若定有分寸……
腊月守备辽河口,
炮火欲把阵地吞。
一颗炮弹落身边,
半只脚丫变烟尘。
担架跑了一百里,
鲜血湿透半截身。
终于跑到大虎山,
野战医院又还魂。
钢铁战士站起来,
耳闻军号又进军。
四
那是一九五零年,
任荣参加志愿军。
乘车跨过鸭绿江,
总部派来毛远人。(4)
青年二十七八岁,
文质彬彬有精神。
曾在苏联学俄语,
父亲派我来参军。
先在工厂做过工,
后在陕北当农民。
入朝部队新组建,
互不相识情有因。
青年似曾见过面,
任荣当时没多问。
岸英说他务农处,
一语惊醒梦中人。
青年提到吴满有,注(5)
延安劳模名大震。
主席请他做过客,
家喻户晓记犹新。
原来你爸是主席,
领袖教子显忠贞。
主席送子上前线,,
战火之中炼真金。
五
朝鲜终于停了战,
城乡搭起凯旋门。
部队先后都回国,
思奇不见心上人。
早知岸英牺牲了,
思奇就是不相信。
执意赴朝去扫墓,
得到主席的批准。
“替我看看岸英吧,
不得惊动朝方人。”
事情无巧不成书,
也是世事有缘分。
重要使命交任荣,
亲自护送刘松林。
丹东平壤绿通道,
千里江山无战尘。
任荣任职五十军,
谈判代表有身份。
特殊护照拿在手,
国门卫士敬如宾。
只说三人是随员,注(6)
一路顺风桧仓郡。注(7)
烈士陵园埋忠骨,
千万烈士有知音。
他们都是黄继光,
他们都是邱少云。
没送花圈没填土,
没扰朝方军和民。
领袖牵肠又挂肚,
主席首先是父亲。
刘氏泪洒烈士墓,
悲痛欲绝难解分。
再向岸英鞠一躬,
再祭全体烈士魂。
任荣心情更沉重,
并不亚于刘松林。
目睹千万毛岸英,
一幕一幕记犹新。
松林得知当年事,
一字一句心内存。
和平大路鲜血染,
岸英梦想已成真。
高风亮节领袖情,
年代越久越深沉。
伟大领袖弥留时,
手指岸英的物品。
将军松林成故交,
铭心往事如家珍。
六
任荣回国进军校,
毕业任职万岁军。
一九七四年入藏,
封疆大吏党政军。
两次登上查果拉,注(8)
世界脊梁留脚印。
两个孤儿成干部,
一腔大爱贵如金。
翻身农奴把歌唱,
建设西藏立功勋。
雪域高原十六载,
各族同胞谢党恩。
注:
1派三人:班长邵明银派杨明臣等三人架着他走出泥潭。
2王新亭:上将、副总参谋长,当年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3这段故事拍成电影4毛岸英即毛远仁。当年没几人知道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
5吴满有延安劳模。6刘思齐由韶华,沈同(警卫局工作人员)陪同,7志愿军烈士陵园所在地8西藏 5320米高哨所。
9任荣从第六任万岁军政委调到西藏
作者简介:任宝常,著名诗人,七十八岁,自费出版十多部诗集。代表作《呼唤赵秀兰》、《万岁军兵歌》、《花与刺》、《凡人不凡》《风雨人生歌》等。作品曾被选入北京、天津五年级语文课本,多次获各级奖励,曾在国外发表。组织一次全国诗大展赛,培养一批诗人。被誉为《百姓诗人》,《军旅诗人》,《秀兰文化发起人》。作品被《贺敬之文学館》、《公木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河北省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