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羊
张羽涵
一间灶房,二间带青瓦的土房。灶房在右边,旁边是几笼青翠茂密的竹子,一棵高大的核桃树,房屋左边是相对矮小的几棵柑橘树、杏树和枇杷树,屋后有一片菜园。灶房旁边的石岩下是一条小溪,它们组成了我的家乡——上坝村。
屋前山脚下还散落着几户人家,几处炊烟缭绕在瓦房上空。清晨,东边的一缕阳光刚刚洒下大地,大人们就开始纷纷起床,有烧火做饭的,有挑水浇菜的,也有把头天刚从玉米地里掰回来的玉米拿出来晾晒的。小孩子们则懒洋洋的眯着双眼,扑弄着小狗、小猫,在大人们的叫唤下,给小鸡们洒下一地的谷子和玉米,让它们尽情地吃着。
而我所盼望的,则是午饭后,和外公外婆一块到远处山坡上去放羊。外婆家大大小小的羊只有二十多只,有黑山羊、白山羊、褐色山羊……常常是午饭吃到一大半时,我就迫不及待跑到羊圈,拿起土墙上的竹杆,打开羊圈里的木锁,把羊赶出来。外公外婆一边摇头苦笑,一边赶紧放下碗。还听外婆在土屋地坝上大声吆喝我。
“你个娃儿蛮不听话呢!”
“赶紧的走吧,这天也不早呢!”外公则大声对外婆说着。
关了一晚上又一上午的羊群,“咩—咩”的叫唤着,饿急了的羊只,一边吃着路边小草,一边争抢着往屋左边的山坡下走。山路滑而泥泞,被羊羔们踩踏后,却格外通畅。不远处,外公外婆戴着草帽朝我走来。我已走了大半的路,开始放慢脚步等着他们,又担心羊群走的太远,便随手提起一只羊——它的妈妈便不得不停下来等它了。
迎来了外婆外公,我便同他们一起,唱着山歌,赶着羊群往前走。
“山好——呦!水好——呦!引得那个活菩萨——来了呢!嘿——!”
我大声唱和着,歌声传到了山那头,仿佛真被活菩萨听见了,正一遍遍向我传回来。
“山好——呦!水好——呦!引得那个活菩萨——来了呢!嘿——!”
“这妮唱歌还蛮好听的呢!声音也大得很!”外婆跟外公说,外公则笑眯眯地望着我。
走了好长一段山坡路,突然有一条叉路从斜坡上下去,我们赶着羊群往这条崎岖的羊肠小道走去,路更加泥泞了,小羊只们走得却仍是欢快。外公一边走,一边拔弄着路两旁的碎枝细叶,我紧随着外公,这山路实在难走,我慢慢蹲着往前,一双手拽着路两旁的树枝,外婆则走在最后边。有尖刺突然扎进我的衣服里去了,划到了膝盖,疼的我哇哇的大叫,引得羊儿也“咩——咩”的叫起来。
“叫个啥呢!再叫,引得狼儿来吃了你们!”我气的乱叫。
“我们这山呦里没有狼的呢!”外婆外公大笑。笑声传到了山脚下的溪水里,我听到了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果然,一条几米宽的小河从山脚下迤逦而来,河水不大,溪水里浮着青苔的石头大小不一,也有灰青色的鹅卵石。已经有低头喝水的羊只。
这长长的泥泞小道终于走到了尽头,沿河两边有青青草地,青草浓密而鲜嫩,羊只们急忙忙的吃着,不在上窜下跳。我和外公外婆终于可以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歇着了。
歇过脚,外公去田里看水稻去了,外婆到更远处看羊只去了,只留下我一个坐在草丛里,几只小羊围在周围还没有走远。我蹲下身闻了闻地上青草,有土地的气息,吸在鼻子里是一股淡淡的青香。我又仰躺在草地上,就感觉躺在了软绵绵的草席上,柔软而舒服,浑身轻松。抬头望天,几大朵白云正慢慢的向西边移动,四围的山静谧着,偶尔传来几只鸟雀滴咕的叫声,我享受着这大地母亲温暖舒服的环抱,似乎她还在向我耳语:
“娃儿,这儿多美啊!”
我又抬头望了望天空,那天空中的白云,慢悠悠的变化着,形态不一,是那么美好,使人陶醉。慢慢的有红色的晚霞飘上了天空。我站起来,不远处,外公外婆已经赶着羊群慢慢的向我走来,羊只们的肚子已经鼓起来了,看来是该回家了,失落的心情突然漫上心头,时间过得真快啊!
天黑了,大姨摆上了我最爱吃的豆花,乳白色的豆花上,是几粒青色的小葱,飘着清香,我美美的吃了一大碗。晚上,睡在阁楼里,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里,我变成了一只小羊只,欢快地在草地上吃着青草。
(作者系历城三中学生 指导教师:刘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