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盛夏时节迎客来:蔡一鸣
先生儿女访新宅侧记
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得知蔡一鸣先生的儿女要来武义,要到新宅镇瞻仰其父亲在抗战期间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这一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告诉了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罗斯夫,斯夫同志十分重视,立即部署客人到来的迎接方案。同时我电告县医保局党组书记高济敖,因其在2005年曾接待过蔡氏兄妹多人来武义,参加抗战60周年纪念活动。又同时告诉新宅镇人大主席刘超,刘超提出镇乡贤会会长倪一平也参加迎客活动,刘超也及时向新宅村两委领导布置了导游方案。与此同时,省农工民主党省委会对此十分重视,专函告知武义县委统战部,并派省委会宣传部副部长汪军陪同蔡一鸣先生儿女专程到武义。
古话说的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月18日,在罗斯夫同志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陪同蔡军、蔡孝侗及汪军前往新宅镇。蔡姐弟俩一到村里就十分亲热地和村民交谈,孝侗先生还拿起老农的短旱烟杆吸起烟来,每到他们父亲生活过的地方,姐弟俩总是神情凝重,用手摸摸门窗,神态庄重地在父亲住过,办过公的屋前和房前留影。在板坑村,倪一平从村长家中买了两根怪树根送他们姐弟俩,据村长说这古怪的树根,他保存了几十年。在周弄村,姐弟俩见了90岁的周樟金老人,便嘘寒问暖,还给了他一个红包。在新宅村,见到村两委干部,便认真听取他们的介绍,在岭上草堂遗址,蔡孝侗说,在这里似乎听到了他父亲当年与武义贤达之士,一起吟诗。蔡军也感慨地说,父亲唯一的爱好就是作诗填词,记忆力十分惊人。汪军也说,在这里感受到了农工党创建人之一的蔡一鸣先生,就好像仍然活着。
快傍晚时候,大家走进迴龙庙,这也是当年省政府办公的地方,现在是县文保单位。走出庙,驱车到镇政府南面,菊溪边的一条约近200米的长廊,廊墙上由新宅镇委、镇政府组织创作的《岭上抗日烽火》的壁画,是讲述蔡一鸣先生在当年组织抗日活动事迹的宣传画。蔡姐弟俩,在父亲的画前,久久伫立,又一幅一幅地拍起照片来,在壁画最后一幅,他们看到父亲的一首《别岒上》的诗:“岭上扬鞭去,心慵首赖回。春因惜别冷,花为送行开。乔木依依尽,骊歌叠叠催。他年能化鹤,重访此山隈。”是啊,蔡一鸣先生走了,他再也没有回过故地,他的愿望由他的儿女来实现了,蔡姐弟俩反复吟诵这首诗,似乎眼眶中饱含了热泪。
傍晚了,我们一行人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岭上,告别了新宅。
2019.7.22.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