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儿子,
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电影《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文 / 郝 臣
近日上线的由邓超、俞白眉导演的现实主义教育及家庭亲情片《银河补习班》,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勇冲暑期黄金档。其中原因,除了片子本身的故事情节、深刻喻理、语言风格引人入胜外,可能与最近全国热议的教育负面新闻,形成鲜明对比不无关系。
片中的主人公马皓文(邓超 饰)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建筑设计师,也是那个城市的亚运会火炬手,当他荣耀无比地擎着火炬,抱着幼子马飞,跑到自己设计的大桥边的时候,大桥“定点爆破”般地倒塌,他和儿子一同跌入人生的谷底。

面对受人陷害、替人顶包的牢狱之灾,他错过了和儿子一起成长的7年。自己饱受改造的折磨,老婆离婚改嫁,儿子受人欺凌,他们一起默默承受着生活的磨砺。
马皓文出狱后和儿子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学校给初一学生马飞特别召开的全校大会上,马飞因为在学校偷看武侠小说被发现,竟要被学校开除。做为一家全市的名校,高考状元的基地,教导处阎主任可受不了马飞这样的垫底差生,必须扫地出门。
面对严师的逼迫,马皓文和阎主任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打了一个赌:期末考试时,马飞的成绩要从全班倒数第一,上升到全年级前十名,否则就自动退学!这样的“宣誓”近乎是痴人说梦。阎主任答应了,除了代理班主任小高老师外,大家都等着看马家父子的笑话。
一位可敬的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坚信不疑,不论别人说儿子是“缺根弦”、还是“劳改犯的儿子”,他始终对儿子抱有少年霍金般的信心。马皓文是一位严谨的,不苟言笑的人,可对儿子,他总是面若桃花,嘻嘻哈哈,一点也不像一个大人,他们是一对哥们朋友般的父子。

父子俩一起晨跑;躺在草地上闻小草的清香;逃学旅行去南方的山顶上,仰望航展飞机呼啸而过;因上错车父子失联,然后又在百年不遇的大洪灾的漩涡里相互激励支撑,寻找希望的光芒。这些非同寻常的现实教育场景,不断催化着观众的泪腺,引发着高度共鸣,跨越年龄与背景,“从头哭到尾”成为很多观众口碑中最瞩目的标签。为人子女者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分享和爸爸的点滴,“我的爸爸把人生的苦藏起来、用汗水血泪筑起家、再努力攒起所有的甜蜜留给我”,许多孩子看过片后,第一次和爸爸说出了“我爱你”,真实感人的场面令人动容。为人父母者同样深受触动,或从马皓文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坦言要以马皓文为标杆------
那些经典的台词,也让人过目不忘:“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你每天拉弓射箭还有什么意义?”;“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要认输”!
父亲这个词不容易,不是总板着脸,不是严词训斥,不是恨铁不成钢的恼怒,而是首先要担当,要负责,要走在孩子的前面为他遮风挡雨,或者在最紧要的关头,拿着“手电筒”为他指引方向,拿喇叭提醒他自力更生,自省自救。

每个人的一生中,父亲的角色都不可替代。当我们被生活所扰,被“熊孩子”所扰,不胜其烦的时候,也会对孩子粗暴简单地发泄,但是,只要稍加冷静,一定也要像马皓文一样,给孩子弯个腰,道个歉,“对不起,儿子,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孩子一定会无条件地原谅我们的一切。就像马飞相信爸爸马皓文虽然牢狱七载,但他始终相信,爸爸“修大桥一定没有收别人的黑钱”一样。
马皓文的儿子马飞,终于在一切正能量的带动,和自身生发力的推动下,凤凰涅磐般地成长为一个能都独立思考、坚毅顽强的优秀学子,最终成为一名飞行员,也最终被优选,成为一名在地球上70多亿人中,经层层选拔,严苛训练才能产生的航天员。但教育是无止境的,即便如此,马飞依然没用成熟完美起来,他在起航前,怕父亲当年的“罪行”发酵而影响他的航天梦,劝父亲放弃洗冤,令父亲异常伤心和失望,感慨自己教育的失败,是对孩子人心和正直教育的失败。

航天员马飞在航天器遭遇一场“太空垃圾碎片”的偶袭,导致通讯设备损毁,陷入无法返回地球的绝境后,静思自己成长的艰辛历程,感喟伟大父爱的付出,在父训“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要认输”的激励下,像当年从洪峰中自救一样,果敢出仓,徒手修复故障,终于成功完成航天飞行任务。
经历了这场太空生死劫后,马飞醍醐灌顶般地成熟了。在返回舱回归大地,向父亲真诚道歉“对不起,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观众泪如雨下。
最终,马飞成为“航天英雄”,马皓文冤案平反昭雪,一切回归本真。
是啊,每位父亲都是第一次当父亲,每个孩子都是第一次当孩子,大家最一致的就是:都并没有经验。正如主题歌中所唱的那样“我的孩子,谢谢你教会我什么是爱”。不管怎么样,父子的血脉总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都要和孩子双向成长。
即便考上了清华北大,那也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最关键的是,不管他以后“卖煎饼”还是当“航天员”,要鼓励和引导孩子走上自立自强、独立处世、善待一切的道路。
父爱如山,但不能压垮孩子。通过《银河补习班》的故事,那些“黑煤球再洗也洗不白”的教育偏见不攻自破,“诲人不倦”的古训再次被提起,以“为了孩子好”的说辞绑架教育的做法可以休矣。
补习,补的是课本知识,在浩瀚的“银河系”,我们和孩子一起要补的,永远是“梦想、相信和坚持”。
作者简介:
郝臣,亦用笔名浩晨、网名望月轩主等,陕西商州板桥人。生于1972年9月,大专文化,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系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诗歌学会会员。1992年起发表各类文学、论文作品, 2007年出版综合文集《碎步成蹊》。现任商洛万事达(商业综合体)广场副总经理,工余喜欢阅读、创作散文、诗歌、随笔等作品。

责编:商洛碎心石

本文由【家在商洛】微信平台推荐
【记录商洛】: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家乡的美丽风光,赞美可爱的家乡,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
以传播正能量,传递“中国梦”为宗旨,讲好商洛故事、凝聚中国力量。
记录商洛 ,记录生活、记录家乡、记录美
投稿邮箱:1052911505@qq.com
合作:微信:sxs1052911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