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河游记
文/杜先锋

今年夏末秋初,有朋友到访肥城,入住龙山河畔的宝盛大酒店。次日上午,朋友邀约在宾馆会面。期间,我很自豪地给朋友讲起肥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那情形,算得上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对泰山脚下的这座小城肃然有了几分敬意,即请引其领略城市风彩,颇有些坐而待旦,渴骥奔泉。我欣然应诺。

我们一行两男两女,从宾馆出来时是早上7时许。在宾馆前龙山河的月亮桥上站定,颇有些七夕鹊桥相会的意味,活动伊始就多了几分浪漫。我合计,自此沿河向下步行至清风阁,再绕水街半圈,约一个多钟头功夫,既能让朋友们领略到沿河风景的精华部分,又不至于太过劳累,正好。

接下来,在我的带领下,我们行走在龙山河畔的十里画廊,边参观,边绕有兴趣的交谈。

龙山河蜿蜒十几里。从空中看,像一条翡翠缎带,镶嵌在桃都金色的地毯上;又像一条碧绿的玉带,紧紧系在君子之邑的腰肢间。河两岸,亭台水榭,雕梁画栋。草木欣荣,鸟语花香。漫河碧透,清澈见底,恬静的像一面镜子。水鸭嬉戏,鱼翔浅底,悠然自得。绿柳楼台倒映在水里,搔首弄姿,随波荡漾,似乎又多了一个世界。刚刚启程,便引得游伴们啧啧称道,赞不绝口。特别是两位女士,争相摄影照像,收藏秋韵。

沿着河边小路下行,是座落在河北岸与市委市府之间的市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落在广场南端的一座大型雕塑。我告诉朋友,其名曰“心动桃都”,是市民广场标志性建筑。其底座15x15m,高12m。利用抽象的雕塑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五个硕大的肥桃,既紧紧围坐在一起,又有呼迎八方的动感。远远望去,“心动桃都”形似一个巨桃,又如一团燃烧的烈火,还像一颗律动的心脏,既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又展示了桃都人民开放包容、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决心。广场的中心,是一幅巨大的用黄铜浇铸的肥城市政区图,用淡青色大理石作边框将其镶嵌在中间。大理石上镌刻着肥城行政区划和行政隶属沿革纪年,直观地反应了这块土地古老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韵。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一座壮丽的大厦,这就是肥城人民会堂,全市人民共商发展大计的会馆。是肥城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金绿相间的大理石外墙形成整个建筑的主色调,把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多屋次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与广场浑然天成,使广场更加巍巍壮观。

向西穿过马路进入百信广场。百信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乃高达五米,重六吨的巨型四足鼎,曰“百信鼎”。隔龙山河与其遥相呼应的是一个七层塔型建筑,曰“清风阁”。景观大桥环翠桥将跨河两岸的广场联为一体。桥面中间是三块长方形浮雕,反映的是商圣范蠡在肥诚信经商的理念及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农耕文化。桥东边则是由16块巨大的花岗岩构成的石刻群,每块巨石上刻的均为一个“信”字,由16位古今著名书法家分别题写而成。百信鼎与清风阁、浮雕、石刻群连成一线,构成了广场的主题文化一一廉洁诚信。她们自西南至东北连成一条线,直指市委,市政府大院,寓意着肥城构建诚信廉洁政治的信心决心。

登上清风阁,极目远眺以范蠡湖为主体的范蠡公园,颇有些登岳阳楼观洞庭湖及巴陵盛状的感觉。湖面上,秋和景明,波澜不惊。范蠡携西施泛舟其中的画面,悠然自得,逍遥自在,风情无限。湖心岛与湖岸及湖湾两岸 之间 建有各种艺术风格的石拱桥、月亮桥。一条条小船载着一对对情侣、夫妻,有说有唱地穿桥而过,欲与范蠡西施争风流。岸上和小洲上长满了香草,盛开着鲜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此情此景,与欧阳修《秋色赋》描写的秋色迥然不同。那是秋天独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是一片灿烂绚丽的色彩,是那样的成熟、昌盛、繁荣、迷人……散落于湖的沿岸的是一片片徵派建筑群,粉墙黛瓦,错落有秩,被一条条雕梁画栋的连廊有机地沟通为一体。走廊里均匀地安放了短的石凳,长的竹椅,供游人避雨,纳凉,小憩,尽情地感受江南水街,小桥流水的气息。呆立在清风阁上,朋友们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望景兴叹:比西子湖不差毫厘,赛大明湖不逊风骚!

一路走来,沿河公园里、广场上、亭台边、楼阁前、水榭中、长廊下,人们披着朝霞,踏着秋色,伴着音乐,有跳广场舞、交谊舞的,有练泰极、跆拳道的,也有跑步散步的,更有吹拉弹唱调嗓子的……小城的市民啊,悠哉悠哉,好不逍遥!

生于斯,长于斯,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我愿把她的美丽展示给世人。行程不长,朋友赞誉,我觉得值!

偶看手机,不觉两个多小时已过去,而朋友们依然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丝毫没有疲劳之意。当我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频频为朋友们留影时,有那么一刹那,看着大家兴高采烈的神情,内心悄悄拂过一丝自豪的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