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应聘者
原创:散文
作者:道之

一位小伙子来应聘,从他推门进来,摘掉口罩的一刹那的初识印象,我就断定他不适合我要招聘的岗位,但那稚嫩青涩的与其说是青年还不如称为少年的神态举止,让我不忍立马就拒绝他,我让他跟我到办公室填份简历,他两臂趴在桌子上写,就像小学生学写字的那份认真和拙笨的样,让我顿生几份怜惜悲悯,他在学历一栏填的“高中”,在爱好一栏填的“爱看小说”,还没写完,我让他停笔,我已经了解了大概,我拿起他的简历扫了一眼,就放在一旁,对他说:“你大概高中没毕业吧?!”
“我读到高一就退学了”他不好意思的憨实的笑了笑。
“高一你混了一年,初中也没读好,是不是?!”
”是的,现在很后悔,小时候父母都不在身边,没人管我,所以我成了这样”。
“这么说你是留守儿童,你的父母常年打工在外?”
“是的!”他的面上显然露出了怨责。
“不要怪你的父母,他们很不容易,我的孩子跟你差不多大,也是留守儿童,这个时代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太多太多的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这是我们这一代的悲哀和无奈,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扔在老家,都是被生活所迫,但是在留守儿童中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只是你自己愿意荒废”。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我的儿子跟我讲的一个美国故事片,说一个贫穷的单身父亲无论到哪个城市打工,总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所以儿子坦言,无论他将来的境遇如何,他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自己亲自教育,我也曾当他说过上面的话,他总是嗤之以鼻。
而眼前这个一米七几高的显得特别不成熟的青年人对于我的一番话好像略有所悟,似乎很愿意聆听我的教诲,竟是目不转睛的直视着我,摆明态度诚心诚意接纳我的劝告,无论我讲的是什么,他听我说我是他妈妈辈的人,马上称呼我阿姨,我坦言,我这里的岗位他胜任不了,所以不会留他,我出了几个问题,他一个也没有答出来,我对他的评价是知识储备量不足,没有生活常识和经验,沟通能力差,口语表达不行,我指出他这几点,而当今竞争激烈残酷,一个萝卜一个坑,品牌店都有业绩指标的压力,没有哪个主管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新员工的培训上。

尽管他很诚实和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来应聘,我指出他写的爱好看小说,有这个看书的习惯是好的,但他看的要么是“鬼吹灯”之类的盗墓小说,要么是空虚无聊的言情小说,而这两类他看的再多也不能建立起他的精神世界和培育他的思想力。
我只有对他说,要看好书才有精神营养,而不好的书,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他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还来得及,他跟我说父母亲友都为他着急,他自己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怎么办,我说我很忙,觉得自己该说的已经对他负责的讲了,他还不想离开的样子,我说自己有事,不能和他长聊了,这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山东菏泽的,尽管他没有应聘成功,而且听了我那么直白的话,他还是对我表示感谢。
他过去在一个亲戚店里卖油漆,可能拙嘴笨舌,店主不待见,我劝他还是回到原来的民乐建材城的油漆店,好好的干,会把自己磨练出来的。
多好的青春,却让我看不到色彩,但还是可塑之才,他本质不坏,一直以来无人提携指导,不知为什么,送走他之后,我百感交集,总想痛哭一场,他触动了我的伤痛之处。
有关留守儿童和漂泊天涯的父母的隔膜在这个孩子身上见证的伤痕,两代人的心灵抹不去的创伤,被荒废的一代,震慑了我,使我终于痛泪交流,不能自已。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