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火炎 信江韵微诗社来自信江韵诗社
鹰潭·中国微诗城
用细节构建我们的诗歌
文/夏维纪
“成功在细节”。做事业如此,写诗也亦然。
有诗友对“细节 描写”把握不准,有些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细节描写”的内容不是很清楚,从而在写作实践中没有抓手,难以着力。
什么是“细节描写”的指向呢?我在这里简单地说说,供大家参考。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细枝末节。对于诗歌而言,所谓细节描写就是以小喻大,抓住小的事物描写,以烘托大的情感和情趣。
从这个角度上讲,诗歌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文字中具体可感的情节、色彩、画面和声音。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对细节的描写。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世间的事物都是从细微处开始生发。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双慧眼,从小写起,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无声处响起有别于他人的惊雷。
在诗人的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抽象的。甚至一些貌似抽象的概念,也能可以被想象成有形有状、有颜色有重量,甚至有情态的。我们不应把自己从生活的细节中架空,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未来”“永恒”“黑暗”等等概念化的词汇搅和在一起。那种大而无当,虚幻飘渺的句子让人生畏。作为一个吃五谷杂粮的人,即便胸怀大志,也还要从自己脚下的事做起,从自己熟悉的、适应的小事做起。再好的千里马,才得有个奔跑的草场。要处置好“写什么”和“怎么写”,还是要从细微的场景和具体的事物写起。因为,往往这些细微和具体里才真正蕴含着生命的感动……
古人云“妙者,微之极也。”诗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微小之处寻觅出诗意来。如:“风静静地弹奏着/港湾里的那排小船”。在这静谧的画面里,诗人灵慧的眼光捕捉到了“最微妙之处”:从浮动摇晃的小船中,让读者感觉到那是跳跃的琴键,而弹奏人正是阵阵拂过海面的“风”,那字里行间里隐现的波纹就是那优美的旋律。
“细节”是“神味”说诗学理论的核心理论要素之一。“神味”说理论是旨在突破、超越中国传统文艺旧审美理想“意境”的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细节”是区别这两种新旧审美理想的最小基本单位,即“意境”主要由“意象”(“情景”)为最小最基本的单位所构建,而“神味”则主要由“细节”这一最小最基本的单位所构建。这种区别背后是两种审美理想的根本思维方式的差异,区别于“意境”建构的“以有限追求无限”的方式,“神味”则主要以“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的方式为根本特征,而“细节”即“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的思维方式的最佳体现和寄托,正因为如此,以“细节”为表现载体的“神味”不可重复,而以“意象”为表现载体的“意境”在古代诗歌中存在大量重复,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陈词滥调现象,也造成了中国诗歌在唐诗之后即每况愈下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含诗歌)不再以“意境”为最高的审美理想追求,乃是“神味”说理论建构的现实基础。
以上这段话是我摘录的。这其中充斥着学究气息,生涩而不好读。但它已将所想表达的意思阐述的很清楚。我们可以简白地理解为,在很多时候,细节的着力决定了全诗的质感。因为,在细节与细节之间,不仅构成了时间的关联,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搭起了逻辑关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细节是时间流程中最具参考价值和独立品格的。什么是平庸?就是因为它一而再丶再而三地被人们重复。世界上事物的不同,关键就在于细节上的差异。而细节是难以模拟和重复的。只有细节在改变事物,同时,也刷新着我们的生活……
“有些人,一见就好喜欢。”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大概需要多久?很多时候,只需要几秒钟。在生活中,所谓一见钟情,或者一见生厌,都是很常有的事。我们常常因为某个细节就对一个人直接下判断了。
看人观物如此,品诗也亦然。
作者简介:夏维纪,退休干部。信江韵微诗社总顾问。曾从事工会工作、党报记者、党政管理和传统文化研究工作。退休后曾被聘为江西省鹰潭市政府顾问。著有文集《东篱菊开》《微言细语》;诗集《跫音如歌》《以诗为家》等。
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平台
主编:张火炎
编审:唐萍、陈敏文
编辑助理:吴鲜玫、季萍、李紫怡、车静
编委:艾建新、夏维纪、杨厚成、叶厥武、朱国平、周波松、李国华、王萍、吴涛、张霞云、桂文芳、谭秀琴、郑玲芳、周婷
制作:火火
刊头题词:桑恒昌
欢迎各界人士对我们编辑提出意见建议!
信江九十九道弯,弯弯出文思;二十一支流,处处皆诗意。信江韵微诗社成立于2015年10月14日,是江西信江流域的诗人、文化爱好者组成的微诗社。本社以互相学习交流微诗为主,也兼顾其他文学形式如朗诵、散文、诗歌、摄影、书法、故事、地方文化等。
欢迎关注:
请关注“信江韵微诗社”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