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的作家
文/金明春
1942年的一天,西安灞桥区西蒋村,一个婴儿出生了。
在这片贫瘠而厚重的黄土地上,他慢慢长大了,慢慢变老了。
布满皱纹脸上写着岁月的沧桑,那是岁月留给他的深刻的记忆和财富,那里面埋藏着刚毅和朴实,那里面埋藏着果敢和睿智。他爱生他养他的土地。土地,是他生长的地方,土地,是他精神补养的地方。
在他的成长中,除了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书也是带给他精神世界丰厚的源泉。
书,神奇、浩瀚,会给一个人无穷的精神力量。一部手抄的《论语》,让他感到了书的魅力。他说:“我小时候很调皮,一次爬到老家的楼上,发现一个破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本用毛笔誊抄的《论语》,那字体非常工整,父亲说那是我爷抄的,我压根不信,简直跟印刷的一模一样,我对这部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里面的句子似懂非懂,但从中竟也悟出一些道理。那时候不懂收藏,虫吃鼠咬,屋顶漏雨,那部《论语》最后竟不翼而飞了。”但是,从此这个小男孩对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看书、写书,成为伴随他一生的事情。
当我们对写作文看成是苦差事时,他对写作且津津有味,如食甘饴,他把写作看成是世界上最让人愉悦和幸福的事情。
初中的第一次作文课上,新来的老师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作文。因为以前作文课上都是老师命题,学生按照老师的命题来写作文,这次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高兴极了,这次终于可以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了,他把以前写的两首精美的诗歌抄在作文本上。由于诗歌写得太好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是他自己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文水平逐渐得到了证实。一天,语文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语文老师说:“我打算把你写的作文《堤》推荐到市里参加作文比赛。我修改了几个地方,你看,这些都是错别字需要修改,还有这些句子你看是不是这样写更好?”他没有想到老师修改的这么仔细,而且还征求他的意见。接着语文老师又说:“把你这篇作品投给《延河》杂志吧!但是,你的字不太硬气,学习也忙,这样吧,这次先由我来抄写给你投寄给杂志。”
也许,人小时候都会有个飞翔的梦。他小时候很想当飞行员,一次,他去西安考飞行员,那时候家里穷,那么远的地方需要走着去。他穿着鞋也是破烂不堪,这么远的路,从灞桥西蒋村走到钟楼,脚几乎都被磨烂了,钻心的疼痛让他难以忍受。这时,他看见了钟楼,第一次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钟楼,他的心被震撼了,磨破的脚带来的疼痛竟然奇迹般消失了。你看,他从小就吃的了苦,又有着一颗敏感的心。
他深刻的思想和在黄土地上的阅历,带给他写作无穷的力量和源泉。
他就是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是陈忠实的呕心力作。《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演绎了黄土地的历史人文风貌。书中映照着人性的光芒,情节的跌宕起伏,如同人生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而又多姿多彩。但是,纵使沧海桑田,总有永恒的东西:那就是在人的心中,善良有着无限辽远充满了神秘的生命力。有一种真正的大爱情怀,一直辽阔在我们的向往里,一直嘹亮在我们的梦想中。如今,作家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一部部精心力作,作家丰厚的精神世界,那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一个个故事,会一次次撼动着我们的心扉。
心海浩瀚,内心从容,才会使得你的气势淡定而又磅礴,就像山,气定神闲,气势从容;就像水,九曲回肠,润物无声。
作者简介:
金明春,男。作品在新西兰、新加坡、美国、日本、台湾及大陆报刊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文学》《中国文艺》《中国青年》《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青年博览》等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次。出版著作《化学氧吧》、《人生氧吧》、《沙漠上飞起风筝》等17部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