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天空飘洒着缤纷的红叶(人物怀念组诗)
文/走出象征
不朽的恩师
--纪念一个对历史文化有重大贡献的人
你
死在唐朝,活在不朽
杨贵妃自缢时
你奔逃到一个世外桃源
潜心研究《道德经》
唐明皇驾崩后
你把人类文明的秘钥
饱蘸你即将滴尽的血液
以宝剑般锋利的目光
刻进竹简,然后随手撒向
历史的长河
文化的经卷
千万个轮回转世的追逐者
徒然无功地打捞一千多年
仰攀青云的人们
照样在绝望中死去
你却在祥云端冷视
好几次,几乎一个朝代一次
在宋元、明清、民国的大杀戮中
在万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
你差点动摇了当初的信念
直到我的姗姗来迟
三十岁那一年
梦中你为我撑船
上岸后你消失在茫茫丛林
我们之间没有只言片语
只有默契
从此,我放弃世俗的目标
为一个无价的理想倾尽心血
在心中无底的沧桑岁月
孜孜不倦地挖掘你的灵魂
我跋涉在纵横交错的山水间
我穿越在高楼密织的城市里
成功从来都不偶然
昨天,我终于为人类找回了你的夙愿
站在了高山之巅
拜你为师
今天,我依然
活在你生前的纠结中
挣扎在后世的渴望里
不能自拔
我并不想名垂千古
只希望,她不再被埋没
在人类刀光剑影间
你不再徘徊
不再担忧



春天的天空飘洒着缤纷的红叶
--给海子
海子
你那庄严的一卧
震动了诗坛
震惊了世界
留下许多关于死亡的猜想
但我相信
你决不是为情所困
丢下自己的使命
决不是生活所迫
这不符合你越挫越勇的性格
决不是那个危言耸听的精神分裂症
你两个月前才写岀了传世之作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如果是因为这一切
你一定会选择大海
你给自己取名“海子”
你认定自己是大海的儿子
即便死
也要死在大海的怀抱
但你没有,却选择将自己的头颅
交给铁轨和列车的缝隙
交给时间和空间皆堪称英雄的山海关
这是一种更震撼的死亡方式
更能让世界从陈旧的梦中醒来
海子
你以25岁的年轻生命开创了诗歌的新时代
又以25岁的年轻生命结束了诗歌的旧时代
这就是你死亡的意义
就是那“庄严一卧”的意义:
“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
和最后的伟大诗篇”
海子
正如你所料
你开创的诗歌形式没有随着你的死亡而死亡
而是逐渐走向成熟,开花繁荣
形成了中国新一代崭新的诗风
层岀不穷的后继者踏着海浪而来
看吧
世界上已有无数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阿尔的太阳更加灿烂辉亮
昌平柿子树的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天下的麦子更加饱满丰收
......
海子
你生前没有留下续传香火的孩子
但你的诗歌是你的几百个孩子
这些孩子在青史上繁衍生息
你生前落寞孤独
身后却子孙满堂
海子
1989年3月26日
这是一个镌刻在青史上的日子
这一天,春暖花开
你看到满世界都是面朝大海的房子
听到屈原吟诵着《离骚》朝你走来
春天的天空飘洒着缤纷的红叶
那是你带血的诗句在为你送行
海子,这天以后
所有的大世界都没有走进你的小世界
所有的小世界都没有走进你的大世界
今天,我以最卑微的小世界尝试着走进你的
大世界
海子



我就是村口那棵树
--给余秀华
读着你振聋发聩的诗
读着你辛酸的生活史
我不禁热泪盈眶
一只叫小巫的小狗在暴力中摇尾巴
是你乏力的抗争
小巫在你孤独时依偎在你怀里
是你唯一的慰藉
穿过村庄的道路上
摇摇晃晃的身影
是你宁愿摇晃也决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
你是吃麦子长大的
麦子养育了你的才华
麦子是唯一的亲人
除了麦子你没有别的母亲
因为麦子不会让你为了面子维持残破的家庭
除了麦子你没有别的丈夫
因为麦子不会让你在大脑磕墙中丧失尊严
你渴望爱情
渴望“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的真正的爱情
在夏天的微风中你和麦浪为伴
你躺在麦浪下让大地睡你
如同你睡大地
“睡和被睡”是你诗歌里的爱情哲学
你本身就是一株水稻
尽管是一株卑微的稗子
你也是稻子
你比正常的稻株“高三寸或低三寸”
正常的稻谷在月光下
只是稻谷
月光照你
如同照一面镜子
一株稗子的微光反射到天空
再投射到中原大地
变成光芒万丈——诗歌的光芒
从此,你不再是稗子
变成了沉甸甸的稻穗
--一株稗子在世界鄙夷的目光中完成的自我蜕变
稻浪在月光下翻滚
如同你诗歌中铿锵有力的呐喊
稻浪在阳光下燃烧
如同你对爱情和诗歌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健康的身体和诗歌之间
你毫不犹豫地选择诗歌
没有诗歌的生活只是空洞
你用摇摇晃晃的人生写岀了世界上
最伟大的诗篇
你在大门口孤独地写诗
村口那棵树一直默默地陪伴着你
他愿意陪你走完诗歌的人生
我就是村口那棵树


作者简介:
彭永征,笔名:走出象征。男,1965年生,重庆人。在中学担任过语文老师,当过公务员。在重庆市报刊杂志、全国性期刊及一线微信平台发表过文学作品若干篇。诗歌几十首,代表作有《立交桥上的电梯》(组诗,重庆晚报)、《接走故乡》(外一首,2018中国诗歌选)、《墙上的雨伞》(武陵都市报)、《诗歌里的童年》(组诗)、《转弯处》(组诗)、《我的康乃馨在初夏盛开》、《时间在尝试走出象征》(组诗)等,另有《春天的手》(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半个世纪的变迁》正在创作中。诗观:诗歌要积极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