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诗词,是对家乡深沉的爱恋,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陈玉福老师《沁园春.凉州》赏析
清浅

沁园春.凉州(陈玉福)
春犁新翻,极目遥看,祁连峰头。有朝云晴日,平沙落月,天梯映雪,烟锁南楼。莲岭壶天,凌空奔马,千里乡音桑拓稠。谒文庙,学冠之陇右,辞采风流。
此生但入凉州。羡煞了,江东孙仲谋。把夜光美酒,胡笳琵琶,三弦乐舞,一曲相酬。丝路驼铃,已成旧事,瀚海明珠绿野幽。同筑梦,谱中华新韵,唱响金喉。
这是陈玉福先生原创的一首诗词,所依词牌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沁园春》。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词牌,从宋代大家苏轼的“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无一不是充满豪情壮志的千古名作。因此,无数的诗词爱好者都对《沁园春》怀着极大的喜爱之情,喜欢用这一格式来填词。而纵观观古今所有《沁园春》词,绝大多数都是豪放派风格,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近代伟人所作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语气豪壮而境界高远,读来激昂振奋酣畅无比。《沁园春》节奏短促铿锵,词调沉郁奔放,语言铺排有势,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这一词牌更为适合不拘泥呆滞的豪放派填词。现存的宋词中,几乎所有的《沁园春》都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所填,一直以来《沁园春》都被大家公认为抒发豪情的最佳词牌,同时更多的时候也是用以写景状物的最理想曲牌格式。但是,《沁园春》曲调豪迈壮阔,又有那么多经典的作品在前,后人很少有所超越。加上曲牌为长调,受难度所限一般的诗词爱好者也不会轻易尝试去填词。可见,填《沁园春》没有一定的胸襟和格局,绝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而陈玉福先生这首《沁园春.凉州》是在受到武威市创城办邀请的情况下,特意为他的家乡凉州而创作的。下面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做一个赏析。

首先是上阙:陈玉福先生春天的时候回到家乡,他看到了什么呢?从诗词里我们与他一起看到了春天耕播的景象,“春犁新翻”,简简单单四个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副凉州八景之一的“绿野春耕”盛景,泥土新翻后的清新气味仿佛扑面而来充斥在你我的鼻端。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出身农门的先生嗅着泥土的芬芳时满足长叹一声:“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啊!”紧接着目光逐渐顺着土地投向那巍巍矗立的祁连群山,远远望去可以看到祁连山最高处,那千年不化的雪线圣洁高渺,正是这青山绿水滋养着这片大地上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凉州儿女。
先生常以“农民的儿子”自称,在他的骨子里不单单有凉州人质朴豪放的一面,更有对凉州大地的无比眷恋和热爱,从他把“凉州八景”巧妙地融进作品里就可以看出了。
朝云晴日,平沙落月,天梯映雪,烟锁南楼,莲岭壶天,凌空奔马。这些都是凉州人异常熟悉的景致,可谓司空见惯。置身其中,听着一声声亲切的乡音,不难发现这片千里沃土上农桑之事的兴盛。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如此美景,试问有谁不说一句家乡好呢?
当然,除了农桑兴盛,凉州自古有着崇文尚德的美好品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也非常重视,因此先生又去拜谒了武威文庙。武威文庙被冠以陇右学宫之冠,一直以来深受世人所爱戴和崇敬。先生作为一代著名小说家,他对文庙是怀有敬爱的,同时又不无戏谑地笑称:“握笔杆子的人应该多来拜一拜孔圣人,一定会让你的文采有所长进,写出辞采风流的文章来。”
综合上阙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作品并不是闭门造车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他本人真实的所见所闻,是他回到家长的一场亲身体验。

如果说这首《沁园春》的上阙是写景状物,那么再来看看下阕抒发的情感:
“此生但入凉州。羡煞了,江东孙仲谋。”
先生在欣赏了凉州的美景之后,不由再次发出赞叹,这辈子来一次凉州,见识到凉州的风物,这是令江东的“孙仲谋”都羡慕嫉妒恨的事情啊!这一声赞叹不仅仅是对自己而言,实际却是向全国的朋友们发出了邀请。从前人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先生用这首词的上阙充满激情的介绍了凉州引人入胜的景致,显示了凉州这座西北古城一点都不输于“江东”的实力,并运用幽默的手法调侃道“羡煞了孙仲谋!”他这是在为家乡的旅游文化做广告啊,先生无论走到那里,都没有忘记家乡,都在寻找机会宣传家乡,其用心良苦显而易见。
先生在向朋友们发出邀请之后,又继介绍美景之后,介绍起了凉州人的热情好客。
“把夜光美酒,胡笳琵琶,三弦乐舞,一曲相酬。”
朋友,想必都听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吧?只要您到凉州做客,我们会用凉州最醇美的葡萄美酒招待您,咱们一边品着佳酿,一边欣赏凉州独有的“西凉乐舞”,在胡笳、琵琶声中享受美好时光。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州贤孝”,也可以领略一番,铮铮三弦曲调里,那些劝人向善、崇尚孝道的好故事就会一一的演绎给您看。
在欣赏了凉州美景,品尝了凉州美食,领略了凉州魅力之后,相信每一个来到凉州的客人,都对这里有了新的认识,一定会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样深深爱上这片热土。
“丝路驼铃,已成旧事,瀚海明珠绿野幽。”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里,凉州是大漠荒凉、戈壁风沙的萧条。但是,先生在这里展示给你的是一个绿野遍地、青山翠围的大凉州,那些象征着曾经的文明和繁盛的驼铃,已经被日益先进的现代化文明所代替,如今的凉州不再黄沙淘浪,而是一颗在战胜风沙之后的西部明珠。

诗词的最后,先生怀着无比的喜悦,也代表着所有凉州儿女抒发了对家乡建设最美好的愿望:“同筑梦,谱中华新韵,唱响金喉。”
同筑中国梦,中华民族迎来了崭新的时代,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不仅仅要为家乡,更应该为咱们的祖国高唱赞歌。
这就是陈玉福先生的情怀,他把自己心目中的凉州,用一首诗词做到了包罗万象。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单是作家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更看到了一个有胸怀、有担当的凉州人对于家乡的热爱,更可以看出他在极力为宣传凉州所做出的贡献。诗词通篇满含深情,言之有物,将“凉州”写得诗意盎然,而将抒发情感又表现得流畅自然,没有刻章的造作,更不存在假大空的喊口号,情景交融、意象丰满,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杨成梅,笔名清浅、眉眼如初。80后甘肃武威人,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西部人文学》首席作家,1号文化运营总监。涉猎多体裁,尤爱格律诗词,作品常见于《中华诗词》、《飞天》、《西部人文学》、《西风》等纸媒和江山文学网、诗词吾爱网。)

【向“都市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请关注下面的二维码,您的大作才能登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西部人文学》杂志。谢谢。】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本文编辑:紫云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