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于无声处听《惊雷》
--------评怀鹰老师的诗歌《惊雷》
惊雷
怀鹰
你说,我会典当自己
像金刚钻那样的灵魂
烈日下展示廉价的呼喊
宁愿把头颅挂在断墙
让风让雨让阳光
在脸上涂鸦
这就是我——
天涯尽处那棵
枯树
等待一阵惊雷
向阳感悟:
怀鹰老师的新作《惊雷》,乍读一下,心中猛然被犀利的笔锋,逼退了十万大军。
一位诗人的一管笔,力憾千钧。尤其从诗中流露出了诗歌的气势,磅礴而又汹涌澎湃的激情,来为这棵“枯树”,建树不倒的丰碑,好一个“等待”,吧波澜壮阔的一幕,一笔掩藏在“天涯尽处”,一位真正走入诗人心中的读者,会被着近似平凡的级梯文字,推到停驻满风雨阳光的沧桑的一张脸的版图上,而且是头颅挂在短墙上的一种高端状态。
《惊雷》一诗,满篇意象都为峥嵘去写惊雷,可最终,惊雷成为一种虚像,是真实的质体意象前程为虚拟意象而服务,而且在诗中还营造成如此宏大的力透纸背的力量,这在现代汉诗中,绝无仅有,可谓叹为观止。
其次从诗歌中,可透析出诗学的美学表露价值,是神秘力量铸造“枯树”成为不朽了呢?这里由诗的美学基因的显性意识主导整个诗体,通过“典当”“展示”“呼喊”“挂”和“涂鸦”构筑了一个美学完整的双体相贯的驾奴文字的技术效果。一体为人性的终极刻画;一体为这棵枯树,而最总被赋予“枯树“的是竟然有着金刚钻一样的灵魂;断墙上还咱挂着的可是头颅----盛满了人间沧桑风雨和鲜活阳光的头颅,这样双体合壁,就建设成一个具备人类所有灵性的”枯树“的形象,而恰恰这种在手中在心目中已经共鸣共振了的这棵”枯树“,在等待的一生”惊雷“中,真正揭开帷幕,横空出世。使得美学的显性意识达到极致。
整体上《惊雷》一诗,从艺术表现手法;美学潜质的显性意识的展露;双体意象的完美嫁接,便结出了这棵硕果-----《惊雷》,于无声处听惊雷,惊雷已经隐诺在每一位手中心中,炸响!这样的诗,读一遍,心中落痕,读千遍,声声惊雷,敲醒了人性最应该去显露的“枯树”的光芒! (于嘉峪关市草就)

怀鹰,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公民。曾担任电视台华语戏剧组编剧、媒体城记者、撰稿人及导播、《联合早报网》高级编辑。出版25部包括诗、散文、散文诗、小品、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等著作,得过25项海内外文学奖项。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永久会员,目前为专业作家。
向阳,汉族,男,祖籍甘肃省秦安县。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嘉峪关市作协理事,中国青年作协会员,微创短诗联盟成员。获得过国家级和省地级大赛奖项。
曾有多篇散文、诗歌和小说先后发表于《飞天》、《甘肃日报》、《参花》、《大观》、《中国诗影响》、《中国铁路文学》《山东诗歌》、《中华文学》、《长江诗歌》、《科幻世界》、《兰州日报》、《嘉峪关日报》等省、地市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