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展】:
忽略
新蔡县龙口镇崇德中学 八(3)班 何瑞华
01
晚风和缓的吹进窗户,老人坐在摇椅上望着窗外的夕阳,望了一会儿,又低下了头。夕阳打在老人身上,老人身后的背影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拉越长.......
这时,老人似乎想起了些什么,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扶着拐杖一点一点向着客厅走去。
他摘下挂在墙上的钥匙。来到桌边推着一把椅子停在了一张大柜子边,他缓缓将腿抬上去,两手抓着柜子的棱边将另一只腿够在椅子上,他将钥匙伸向上方的小柜子,当他将钥匙插入钥匙孔中时,他双腿不由得发抖,老人努力克服着不适,终于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地.......黑红的血液自老人头部蔓延,向四处延伸,染红了洁白的大理石板,老人眼腈直鼓鼓的望着天花板,眸中生命的神采逐渐消散,只剩一双空洞的眼珠,这时霞光刚好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老人晕开的血迹上,使血的色调愈发鲜红。窗外,村庄的上空笼罩着一层静谧.......
02
老人已有70多岁了,家中只有自己,他的老伴儿前几年就逝世 老人已有70多岁了,家中只有自己,他的老伴儿前几年就逝世了,一双儿女早已成家立业常年在外奔波劳碌,一年中除了过年难得回家一趟。陪伴他的除了家中的老物件也所剩无几,也只有偶尔出门到田野里散心能解解闷,他常常会感到孤单。若是在城市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报老年大学、去图书馆学习、去参观公园......
可是他在农村,他一辈子都几乎没走出去过的农村!
03
老人是文革时期出生的,一出生就在农村。他记得年轻时的大饥荒,那年不仅仅是当地,全国好多地方都闹!路途边所到之处皆是饿死骨,易子而食是很常见的。当年他靠着顽强的意志挺过了大饥荒。但这段经历使他再不愿贸然远行,在他的观念里,家是最安全的。老人这辈子,都没敢离开过村子,但唯独一次---儿女带着老人去城市生活。
04
两年前,老人的子女不放心老人一个人在家,便带着老人来到了城里。
老人来到城市后,看到什么都新鲜,每天茶余饭后就出门转悠。城市真大啊,满目灯火目不暇接,走着走着老人四处打量周边,却怎么也不是原来的那条街,一切开始陌生起来。天色渐晚,华灯初上,老人更加着急了,他柱着拐杖穿过大街小巷,越走越远,越走越迷糊。实在走不动了,索性睡在公园的长椅上。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被摇醒了,他缓缓睁开眼睛一看,是儿子来接他回家了,原来儿子发现父亲失踪后找了将近一晚上。回去路上,老人心中满怀愧疚但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后来,老人便宅在家中看护孙女孙子,基本上不再出门了,他怕为孩子们添麻烦。
三个月后,老人要求子女送自己回农村,他住不惯城市的钢筋水泥,也不喜欢城市的车水马龙。他还是喜欢农村,喜欢农村的静谧安然,喜欢农村的朝阳晚霞,喜欢农村亲切的泥土。
05
回到农村,老人时常会拿出中的老物件摩挲,仿佛深藏心底,久别重逢的故人。他总是搬一张摇椅靠在窗户边坐着,有时仰望天空,有时凝视田园,有时则会热泪盈眶。
每当他凝视远方时,他总会回首前尘。他会想自己儿时村中闹文革的情形,他会想起与老伴初识的情景,他还会想起孩子们还小时那些天真的问题......哎,时光一去不复返,却教人时时怀念!
06
昨天与往常一样,老人柱着拐杖。他看着院中的麻雀,拿出老年机翻看电话薄找出儿子的号码,按下了拨出键。
儿子:“喂,爸”
老人:“强强,吃饭没有啊?(关切语气)”
儿子:“吃过了,爸,什么事儿啊?"
老人:“哦,也没什么事儿,就是想你们了。打电话问候问候!”
儿子:“哦,那个...爸,你要不再考虑考虑来城市住?你一个人我怕出事儿!”
老人:“我能出啥事儿?别看爸年纪大了,身体还硬朗着呢,我这儿种了不少蔬菜,要不摘点托人给你捎过去?现在城市的蔬菜又贵又不安全!”
儿子:“爸,你就少折腾吧,你年纪也不小了!”
老人:“你姐今天有事,我就不给她打电话了,你们在外面要花钱的地方多,没钱了跟爸吱一声,别看爸赚不了钱,但这么多年多少也攒了点钱。”
儿子:“爸你放心,我们这都够用,你钱该花就花,又不是不给你。”
老人:“你们闲下来多给我打电话,偶尔回来探望我这个糟老头子,我就满足了!”
儿子:“好,对了爸,我下午有个会议要开,回头聊,先挂了啊!”
嘟-嘟-嘟......
07
夕阳的余晖落在城市的街角,城市的上空笼罩着一层喧嚣。儿子望着身后被夕阳拉长的影子,想到昨天他与父亲的一番通话,开始盘算着回家的计划,他只是突然想家了。“好久没回家了,明天我和姐两家一块回去,父亲一定会很开心......” 儿子想着想着露出了笑容.....
(点评:人总是会忽略自己最熟悉的人,总会忽略对亲人最简单的一声问候,总会在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明白亲情的重要!小作者能够以倒序的手法,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忽略这个主题,并且能够恰当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足见其匠心,小说语言质朴流畅,情节紧凑曲折!并能以儿子对团聚的期待来结尾,更增加悲情,同时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指导、点评教师: 宋红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