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英雄毛泽东
导读:纵观数千年国史:有分裂也有统一,而中国唯在统一之时方才呈盛世、有发展,所以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大一统”的民族。
当历史翻到二十世纪初叶时,中国又陷于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内战风烟的局面。蒋介石虽经“北伐”令全国挂上了青天白日旗,但他的政令在“两广”、四川、东北、山东、山西等地却根本行不通、就连其内部也是派系林立。这种局面使得当时的中国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当时的中国是不患贫而患不统一,当时人民最盼望的就是实现统一、谁能统一中国谁就是大英雄。就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横空出世、他决心 近期热点 换一换 纵观数千年国史:有分裂也有统一,而中国唯在统一之时方才呈盛世、有发展,所以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大一统”的民族。
当历史翻到二十世纪初叶时,中国又陷于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内战风烟的局面。蒋介石虽经“北伐”令全国挂上了青天白日旗,但他的政令在“两广”、四川、东北、山东、山西等地却根本行不通、就连其内部也是派系林立。这种局面使得当时的中国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当时的中国是不患贫而患不统一,当时人民最盼望的就是实现统一、谁能统一中国谁就是大英雄。就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横空出世、他决心统一中国。
如何实现统一?武力。自古知兵非好战,一部国史告知世人:统一无不是在血雨腥风中实现的、龙椅无不是凭刀光剑影坐上的,深谙国史的毛泽东以精辟的语言概括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的枪杆子锋芒所指就是蒋介石,即“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且看毛泽东是如何将蒋介石打倒的――
二十年代:蒋介石的势力如日中天而毛泽东则只是个“激扬文字”的一介书生,然此时他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吟唱自己的成功“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那幺在种情况下他是如何出手的呢?选择偏远的乡村实行“武装割据”――明智之举!因为他明白此时自己还没有力量与蒋介石正面争锋、唯一正确的选择只能是韬光养晦发展力量;那幺为何要选择在偏远的乡村韬光养晦发展力量呢?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当时中国的人口95%以上为农民、而农民的苦不堪言乃世界之最,自古道“贫寒起盗贼”,在农村造反不愁兵源。他进一步解释道:“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块红色的政权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因为有了白色政权之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真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啊!果然,不出数年的时间毛泽东的力量便由“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发展为“十万工农下吉安”
三十年代:由于共产党自身的失误和内部分裂,毛泽东的力量不仅没有继续壮大反而削弱到只剩下几千人了,但这时却出现了日本侵华的情况。毛泽东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提出了“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的口号,这就迫使蒋介石无法再对自己进行围剿了、从而赢得了喘息的机会。随即他便使出了这样的招数:“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睿智不凡!因为此时毛泽东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那幺这时在什幺地方才能发展自己的力量呢?只有到“敌后”。到“敌后”就能不受蒋介石的约束、进而可以放手发展自己的力量,同时亦能避开蒋介石、免得在联合抗战中被其吞并。面对毛泽东的这一招蒋介石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大片国土都被自己丢了,人家毛泽东要到敌后去收复国土、解放人民,没有理由说不同意呀!那幺毛泽东的这一招行得通吗?对此,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回答:完全行得通,他正确地分析道:“中国既不是小国,又不象苏联,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这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全部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占地甚广的现象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发生了。敌人在我们这个大国中占地甚广,但他们的国家是小的,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下了很多空虚的地方”,这种情况便使得毛泽东有了“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扩大武装力量”的客观条件。果然,经过八年时间,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毛泽东的力量便发展到“有一百二十一万党员,九十一万军队,二百二十万民兵,和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的根据地”的地步了
四十年代下叶:毛泽东的力量虽较以前大增,但仍不及蒋介石的势力。然此时毛泽东却下决心要与蒋介石进行正面交锋,真是大气魄、大手笔!那幺这时他又是如何出招的?请看:运动战、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蒋军的进攻面前大踏步后退、甚至不惜放弃延安,在运动和后退中将自己的兵力集中起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我军正确地采取战略上的内线作战方针,不惜付出三十余万人的伤亡,大块土地的被敌占领,使自己随时立于主动地位”――棋高一招!因为,虽然在总体上毛泽东的力量弱于蒋介石,但由于在运动和后退中能将兵力集中起来,这样,在每一具体的战场上就能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优势,进而每战必胜;蒋介石虽然兵多将广,但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防守、占地越多兵力就越分散,这样,在每一具体的战场上便总是处于以少对多的捉襟见肘局面,因而每每战败。如此下去,蒋介石的力量必然会被毛泽东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力量对比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正所谓:聚少能成多、量变到质变。对此,毛泽东自信地计算道:“只要我们每年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百个旅左右,就会在五年之内彻底打倒其”。果然,待到“辽沈战役”结束时毛泽东的力量便在总体上超过了蒋介石。
毛泽东不失时机地调集了“东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一举歼灭了蒋介石在平津地区的军事力量,这叫“一鼓作气”
毛泽东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指挥“中野”和“华东”两大野战军合力围歼了蒋介石在准海地区的军事力量,这叫“定鼎中原”
毛泽东决不怜惜“化成美女的蛇”、更不“沽名学霸王”、断然拒绝“划江而治”、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号令麾下百万雄师“宜将剩勇追穷寇”、跨越天堑摧枯拉朽横扫江南半壁……
――就这样,毛泽东把蒋介石打倒了、把中国统一了,“一盘散沙”的中国从此“步调一致”了、中央的政令即便是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到贯彻。当代中国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毛泽东把中国统一之后书写的、没有毛泽东把中国统一起来今天中国的一切都谈不上。二十世纪中国的最大事件就是“出了个毛泽东”、就是毛泽东把中国统一起来了,此举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造就了中国之当代亦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之未来。
纵观数千年国史,能统一中国的大英雄确是几百年才出一个啊!
注:本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