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楷模是汉语中的常用词语,释义为榜样、典范、法式,这些人们都知道。但说楷模是两种树,我还真不知道。通过查阅资料,方知端底。同时,也知道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整理供大家分享。

天然模树石(来源网络)
传说模树是种神奇的树,会变色。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季变白,冬日变黑。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但今据说无人能确切地指认这种树。
楷(又读jie)树,又称黄连树。果实长圆形种子可榨油,鲜叶有香味。树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自古是尊师重教的象征。楷树枝繁叶茂而美丽,入秋变鲜红色或橙红色,现为“四旁”绿化树种。
相传,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在墓旁“结庐”守墓六年,把从卫国移来的楷树苗植于墓前。
后来,人们把楷树和模树合称为楷模,以树喻人,用来称那些品德高尚、高风亮节,受人欢迎,可谓师表的榜样人物。

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原来有坟而无墓,仅以楷树为标志。孔子的七十二弟子都在坟旁植树以纪念,但随时间流逝都相继死去,仅有子贡所植楷树顽强地活着。直到明朝才枯死。
清康熙年间楷树遭雷火,仅剩一段木桩。康熙帝又植一株楷树于墓旁,并把子贡手植楷木桩图象刻于碑石上,立子贡手植楷碑石一通以纪念。
还有一种传说,子贡守墓六年,终日悲痛欲绝,以泪洗面,泪水浇活了插于坟前的哭丧棒,既为楷树,这说明子贡诚心所致。
万物皆有灵。康熙帝所立“子贡手植楷”碑石出现了两个迷。其一,此碑为流泪碑。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时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中午,在石碑的表面总是湿漉漉的,挂满了一串串水珠,酷似一个极度伤心的人正在流泪。尤其在碑中部竖刻“子贡手植楷”的碑文上,水珠最多。而“子贡”二字“泪流”又为最。假如把碑石上的水珠擦去,不消一会儿,串串水珠接着又冒出来。
其二,帝王亲手所题“子贡手植楷”的植字三横却只写了两横。引起众多猜猜:有人说孔子弟子三年,其他人只守坟三年,唯独子贡守坟六年,一人能抵一千弟子。可见子贡在弟子中的分量。但也有人说也许是笔下之误,但帝王手笔谁人敢改。
诸多的传说为楷模二树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希望见多识广的朋友,有机会给我指认一下楷模二树。

作者简介:张便玲,女,1949年腊月生。网名迎春花,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中教一级教师,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