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代沟,而是爱
严新权
相信很多家长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和自己的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甚至隔辈人都能聊的来、谈得拢,而和自己的孩子往往话不投机且常伴有激烈的冲突。我们夫妻和自己的女儿就她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也常会争论得不欢而散,甚至达到互不理睬的程度,我女儿总说和我们之间有代沟且难以沟通,但她和姑姑、叔叔、姨交流的时候就没有矛盾,并且还很亲热。很多人认为是“代沟”惹的祸,我的孩子曾经对此说法更是确信无疑。
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有个年轻人进入我的QQ空间,我一查看她的资料,她居然是我毕业的那个师专学校里和我同一专业的学生,就加她为好友。她叫我大学长,我称她小学妹。本以为我们年龄差26岁,会因为“代沟”而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没想到的是,我们每次聊的还真不错,她总让我评价她的摄影作品,我以表扬、鼓励为主,有明显瑕疵的照片,我或避而不谈,或委婉提出应该改正的地方;她总向我介绍她的学习情况,还向我征求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意见,我的回答是点到为止,语气尽量柔和含蓄。我也耐心策略地开导过她的一些偏激想法,这个孩子也能欣然接受。如果我的说法正确但她不采纳,我也不觉得尴尬,会一笑了之,不会和她争论不休而搞僵我们的网友关系。她告诉我,很多话,她不愿意和她的家长说,嫌爸妈太能嘀咕、太能管着她,说他们之间有代沟。就因为我和她每次聊天都比较符合她的心意,她还“授予”我“心灵导师”的称号。
突然间,我想到我和这位小网友交流过的那些话题,她也未必完全没有和自己的家长交流过,但为什么我们两个素不相识、毫不相干的人却能谈得愉快呢?这恐怕不是有无“代沟” 所能解释得了的。我一下意识到,亲子之间的交流障碍,不全是“代沟”造成的,更多的还是沉重的“责任”“义务”在起作用。
除了我们当家长的,孩子的其他亲人、朋友在和我们的孩子交流时,也能真诚地分析他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上的是是非非,也会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给孩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但遇到分歧,这些人会顾虑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想得罪孩子、不想破坏他们之间的和谐,在谈话时,通常避重就轻、回避敏感话题,即使不迎合孩子的错误想法,但也基本上不会以强硬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主张,所以,等于间接地迎合了孩子的心态,更何况还有的长辈擅长投其所好——专挑好听的话说,或者变着法的给孩子做好吃的、买好吃的来“笼络”孩子。而亲子关系则不同,对于孩子的是非,负责任的家长会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含糊,如果是关系到孩子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假设和孩子商量的路子走不通,也绝不轻易迁就孩子的错误,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反对他,会义无反顾、不遗余力甚至非常武断、声色俱厉地阻拦他,会耐心等待由时间来证明孰是孰非,会相信日子久了孩子能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不希望给自己和孩子留下遗憾。家长们明白,他们是孩子最亲最近的人,他们深知自己的义务、责任重如泰山、不可逃避,他们对孩子的爱,最深沉、最直接、最坦率、最醒目,也最能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大的约束力、最能对孩子前进的方向起着把关的作用,这种爱,对孩子的一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坚守在爱的阵地,绝不退缩,他们心中那条爱的底线不会让孩子轻易突破,所以,亲子之间的矛盾多发也就在所难免,孩子对家长的剧烈排斥和讨厌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矛盾的成因,不是代沟,而是爱!上述矛盾的成因,不是代沟,而是爱!所以我们有必要和孩子强调这一点以换得孩子对我们的理解!当然,我们总认为家长对孩子说话不需要像对别人那样客气,也不全对,我们也不该动不动就揭孩子的“老底”,我们在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时也应该尽量讲究些语气和方法,莫使充满爱意的亲情变成障碍和鸿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