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七月,天气渐渐炎热。不论是迎面吹来的滚滚热浪,还是藏匿在林间孜孜不倦鸣叫的知了,都令我觉得毁人清闲,不甚烦忧。乙亥年七月十三日,是“三伏”入伏的第四天,恰逢周六,我和道友“春河居士”程志民、“由你相随”候光生、“太阳花”王素霞相约出游,本着放松的心情,踏上了旅程......

早上八点半,家住洛宁大原的程志民开车到县城接上我们三个人。开始这次旅程......
我们一边走一边赏景。看到路道两旁栽种着不同种类的鲜花,姹紫嫣红,鲜妍明媚;骄阳高挂,阳光被繁密的树枝遮挡住,只从缝隙中照下斑驳陆离的光斑;天空蔚蓝澄澈,不时吹来的清风,能将所有的烦恼忧愁都吹得风消云散。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首先来到了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灵秀之地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的梅鹿山。

这里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苍松葱笼,翠柏荫浓,山石与林木相掩映,山水如画卷般清晰自然。奇特的峰崖、森严挺拔的古松劲柏、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祥云环绕,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游览和避暑的风光宝地,让人流连忘返,不想回到城市的喧哗,只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这里每逢初一、十五,罄声悠扬,使你顿生脱俗之感。善男信女,远道而来,祭祀娘娘,求生贵子。

虽然登山是很耗费体力和毅力的,但大概只有登上山峰站在山顶上,望着山脚下一切变得渺小,遥远,才会真切感受古人说的登高望远的心境。中国许多名山寺庙为什么都建在山腰或顶部?主要目的是登高远望,僧人道士进行修行,环境好,一是敬神;二是迎接神仙;三是一尘不染;四是长生不老;五是它能与世隔绝。同时,还使广大信士登入空门,引其入胜,思想开阔,使人神往,体现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向往的意境。伴着舒服的山风和绿荫葱茏,我们在这里休闲,这已非单一的游山玩水,而是进入中华文化高地。悟得自然之理,知晓得天地之博大,求换天境,容得博索之其然,足矣。




从梅鹿山下来,我们前往位于涧口乡鳔池村的大鱼沟。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游客饱览美景、享受亲水乐趣的绝佳之处。走到村的尽头,我们看到一尊大鱼石,形象逼真。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大鱼石”的传说。却说小村中有一农户,兄妹俩因父母早亡,从小失散在外。后来,两人误结为夫妻。婚后寻祖来到家乡鳔池,坐一块巨石上互相盘起各自家史、方知竟然是兄妹,深感有失做人伦理。万般无奈,两人一起纵身从巨石上跳了下去。哥哥变成大头鱼,迎水游向星云湖;妹妹化作大鱼石,顺水游向下游。因他们是亲兄妹,即使变成鱼后仍无颜相见。于是,就以他们跳下去的那块巨石为界、永不相见。如今,这块奇特的大鱼石可以说是一大奇观,定格着你我的如歌岁月,让清雅来代替浮华,让静然来遮掩喧嚣,象征着鳔池村能够年年有鱼,也表达村民们希望未来能够鱼跃龙门的美好愿景。








在领队程志民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前往涧口乡上陶峪村探寻蛤蟆岩。这块大石头当地人叫蛤蟆石,蛤蟆就是蟾蜍的俗名,它的确很像一只巨大的蛤蟆,趴在山顶,俯视着下边,作势欲跃。它以坐化的姿态,告诫每一个走进蛤蟆沟的人蹦跳的四肢,一旦走出丛林四面八方的路容易迷失。第一次见到它,都觉得很神奇,以为这真的是远古时期一只巨大的蛤蟆变成的,心里自然对那些神话故事又多了一分信任。据说蛤蟆岩有一眼泉水,于是山也有了生命,一方水土一方人,也就有了代代相传的故事。我们能想象出蛤蟆沟内,泉水沿着长长的山沟汩汩流淌,沟边上垂柳轻摇,田地里农夫荷锄忙碌的情形。望着历经岁月沧桑他当年踏过的老石板,以及隐于荒草野林中的古道,不禁默然良久,终于理解了一只潜藏沟底溪流的蛤蟆为何坐化为一块石头,它留下来,只是为我们指引回家的路。附近有不少居民会过来散步、锻炼,也许这块石头已经变成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时值上午十二点了,我们在涧口街吃过饭,大家的游玩还不尽兴。继续往西去观赏美景。走近陈吴乡寨根村,生长着一棵老榆钱树。这棵树的根,盘根错节地伸向四方,扎进泥土。树的主杆向上分杈生长着五根次杆,伸向高远,如粗壮的五指直指天穹。树冠形成一柄庞大的雨伞,遮蔽起一片宽阔的场地,也遮盖着脚下那起伏的荒凉。看着这棵树,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成长着的故事。这些读书人,会想着他的坚韧、绵长和沧桑,想着他看过多少人间世事,经历过轰轰烈烈,见识过朝代更替,也见过世态炎凉。我们手扶着老榆树拍照,贴近他、背靠他、仰望他、思考他。我们感恩他,如感恩一位历经风雨慈祥的老人,几十年来,无论谁想砍伐他,庄民都不允许,方使其存活至今,成为历史和生活的见证者。



当忙碌的都市生活渐渐模糊了我们的视线,穿梭于城市街头让我们疲惫不堪,我们都渴望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寻到自己的诗与远方。行进在蜿蜒的道路上,一旁是怪石嶙峋的高山峭壁,一旁是被潺潺溪流冲刷的幽深峡谷。都说山因有水而灵,山青水秀的峡谷灵气逼人。十分钟不到,我们抵达八百坡。其间绝壁高耸,溪水如镜,碧潭清幽,暗河奔流。城里的人带着孩子们在这里寻找原始野趣,磐石相间,转折穿行,步移景换,或山峰挺秀,或山花烂漫,不一而足。他们与山水交融,嬉戏游玩,生活因此变得丰盈而动人。


我还没来得及欣赏这里的湖光山色,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向大山深处走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水岸幽谷又一溪。在熊耳山深处,有一个神奇美妙而又古朴迷人的生态环保村落——三官庙村。这里山高水长,绿色深邃,空气清新,峡谷内石奇水清、溪在涧中流,石在水中立,山险林密,时可见古木摇曳,时可闻空谷鸟鸣,宛如世外桃源。稍感倦意的我们坐在座位上,凉爽舒适,幽静怡人。这时一个大妈从里屋闪出身来。显然,我的不速之访,让他备感意外,一脸的错愕久久都未曾消散。等到他恢复常态,她即刻显出分外的热情,很明显,这座空荡荡的瓦房,无朋自远方来久矣。



归途经过陈吴乡东寨子,我们来到了绿色的“活文物、活化石”——千年太子柏处。相传千年太子柏为传武则天携太子曾在树下避雨而得名。该树三大美根裸露,六大主枝擎天,树冠虬枝蜿蜒。其树龄大概有1800余年,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依然四季苍翠,枝繁叶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现在种下一片林子,百年以后就到处都是古树了。现在种德,百年以后自然能福佑万民,那时的后人就会像我们感恩前辈一样感恩我们。这不,先祖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绿荫和一些值得追思的历史吗?




暮色将至,云一朵一朵的飘荡着,不远处将坠未坠的夕阳晕染了溪谷的半边天空,我们踏上了回家的归程。车子沿平坦而宽阔的公路,飞也似奔向县城,我的心情也如脚下的车轮一样奔放热烈。(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