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话游埠【散文】
☆赵锡洪☆浙江兰溪
【一】游埠:早茶习
俗兴了好几百年
浙江兰溪市的游埠镇与桐乡市乌镇,湖州市南浔,义乌市佛堂镇齐名。它们全是浙江四大千年古镇。据考证,千年游埠古镇素有钱塘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早在唐朝时,游埠依托衢江水路远输货物的优势,很快成了江南水乡物资集散地,在这游埠溪通往古镇街市,就建造了前街,大街桥,白鹭园,柴市桥,杀狗弄塘,猪行桥,双溪,太平桥等11座埠头。在明清时,游埠古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从此游埠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浙闽皖三地交界的农产品集散地。

游埠古填有前街与后街。前街现称为中山街,后街现称为解放街。古街有一里多路长,街道5米宽。两条古街南北平行。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的横街把前后两街相连成“H”形。早茶都集中这两条古街上,最耀眼的茶店是有一面旗帜挂在那里的,上面写着:江南第一早茶
每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这两条古街上就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品茶声,鸟鸣声,打铁声,买水果的吆喝声……汇成了游埠早堂的特有晨曲,使人感到古镇的商业繁荣,别有滋有味。

人最多的时候,茶店桌不够,店主就将店面门牌板拆下来,拉上几张长蹬,立马成了茶桌。而吃茶的老伙们,从来不嫌环境简陋,有的干脆在屋檐下的青石板上,就悠闲自乐地喝起了早茶。
在这里喝茶的均是游埠方圆十里的农伙们,他们每天一大早就前来茶店报到吃茶。一边听国家大事,一边聊乡里乡亲的新奇特趣事,家常里短地边吃边聊,好自在快活呢。在这个喧嚣特吵的社会里,游埠街上漫节奏的古街上,成为了乡下特有的亮丽的风景线。
老茶客们都熟悉游埠的街头巷尾,
对古镇的兴衰变迁也略知一二。游埠古街上还有出了名的横跨在游埠溪上的五座古石桥,均建于明清时期。有太平桥,永安桥,永济桥,永福桥,潦溪桥。五座古桥依次排开,建造形态各异,风格更是各有千秋。石桥石料均采用青石砌成,古朴典雅,古色古香,这五座桥也总称为“五马归槽”。五座古桥见证了游埠的兴衰变迁的历史……每座桥都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永福桥,据传说,游埠街上,古时候有一位25岁的寡妇夏氏,用织布,打草鞋一生所积蓄银子,全部捐献,兴建石桥。因此古石桥见证了,古代女人修桥铺路传统美德。
太平桥,传说,朱元璋少时落难时曾在兰溪讨过饭,在游埠太平桥上路过时,当时饿昏在桥上,讨饭棍刚好横在头上,又横过腰上,刚好被一位看相大师见了,见他在显灵“天子”字祥,那大师就自己银子赞助朱元璋落难时吃用。这故事传说,使人感到吉祥如意。
潦溪桥,也叫摇车桥。是章孝友堂的祖先靠纺纱织布而攒钱建造的……

说不完的民间传说。老伙们坐在茶桌上,每天自己享受自己的早餐安排。有的人手里还捏着角带饼夹油条,边吃茶边吃油条带饼呢。还有的人喜欢吃炒面条,还有的人喜欢吃吵粉干,还有的人喜欢吃小笼包子,
还有的人喜欢吃酥饼,还有的人喜欢吃粽子……
游埠古街时兴的早茶,如今已成老百姓新时代追求新时尚的习惯民俗。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老人们的早茶也成为养生习惯的某种生活内容。有些老人每天都去的,若谁这几天未去,其他老人还嘴里惦记着呢,这真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好处去呢……

【二】游埠:也是个出历史文化名人的地方
早在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游埠这块风水宝地就出生了个诗书画全才的贯休大和尚。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七岁出家兰溪和安寺,记忆力特别好,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过目不忘,一生雅好吟诗,常与其他高僧填词作诗,或作对联。他先后在汤溪九峰山九峰寺,游埠石壁寺等地做过住持和尚,他是著名的诗画僧。他的罗汉画,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像大作。他的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与声誉。《十六罗汉图》是贯休的一生代表作。他一生游揽过不少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写下了不朽的壮丽诗篇。一生共创作了诗词718首,为中华诗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出名的七律诗是: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塘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求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候
此诗写好之后,他献给吴越王钱缪以求晋见。钱缪一见此诗,大加叹赏。但是,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句不够气势,没法体现他的远大志向,让贯休十四州改四十州,才考虑见他。贯休听说后吟诗四句回了钱缪,吟罢飘然入蜀,从此便沓无音讯:
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
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
他进入四川后,被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他的诗名高节,宇内咸知。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他也被人们称为得得和尚。
从贯休大和尚不畏权贵的气魄,可以看出,他虽是一名僧人,心系却是百姓苍生,难怪他去死归天后,被历代君王所敬仰,对他的为人处世评价极高。
在近代游埠镇上的里郎村又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摄影大师,他就是郎静山。他1892年出生在江苏淮安,1995年病故在台湾,享年104岁。他1928在上海,成为中国最早摄影记者。
他1一生与摄影结了不解之缘。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然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他的顶尖摄影技术与世界接轨,达到自我人生的项峰。他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了中国画的味道。《湖山揽胜》是郎静山得意之作。右边凉亭老翁远眺:层恋云雾,近景奇石丝树,左边孤舟;远处村落及湖面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影像,如同大师一生的胸襟和与世无争。郎静山一生影作颇丰,有一千多幅杰作在世界沙龙影界展出,他摄影的艺术巅峰空前绝后,他辉煌的一生已经有了历史的丰碑。如今,当你闲逛到游埠镇街上郎静山纪念馆去欣赏他的摄影作品时,你肯定会竖起大拇指说:了不起啊,郎静山。

【三】游埠:两位网红老人成了新时代宣传古镇代言人
在游埠古镇古街上喝早茶的老人,如今也成为新时代的网红人。最出名的要数八十六岁的张金宝老人了。为此,笔者还将他的成为游埠早茶精,编写了诗。
《张金宝:游埠街上早茶精》
游埠早茶兴百年,上百老伙有茶瘾
八十六岁张金宝,地地道道老农民
他要天天喝早茶,如此喝成老茶精
拍客慕名来游埠,专拍茶客或视频
高手拍照获金奖,特地酬谢张宝金
如今他成网红人,人人知晓老寿星
过去茶店成书场,一天到晚热闹兴
今日茶客懂养生,实惠小吃茶店品
正是这些老茶客,助阵游埠更文明
在古街上还有一位出了名的老人叫吴招福,他在这条街上木制杆秤整整七十年,如今,他也成为网上红人,笔者也专门为他的事迹,配上了打油诗。
《吴招福:木制杆秤七十年》
游埠古街吴记店,百年秤店有名气
平民百姓吴招福,祖传三代制秤师
今年高龄八十三,眼睛不花做手艺
他成非遗传承人,手工制秤演传奇
凭他过硬好手艺,有口皆碑传百里
不少游客慕名来,称心挑选秤杆子
做秤生意七十年,追忆始学十二岁
网络使他成红人,他想手艺传儿子
媒体记者常来访,将他一生写成诗
天地之间有杆秤,百姓秤砣永铭记
2019.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