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不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
原创:随笔
作者:道之

现代的许多人,成了房奴、车奴、卡奴、保奴,被奴役的地位是不好受的,谁都想改变,靠什么改变,一样东西:“钱”!
拜金主义兴盛也就不奇怪了,很多人都对我说过:“我就喜欢钱!”
我也不否认,钱确实是好东西,没有它,什么都做不成,追求最大的利润,自私自利,不择手段,人成为钱的奴隶都心甘情愿。钱能解放房奴、车奴、卡奴、文学艺术能吗?有人说它只是物质文明失意人的精神代偿。
挣钱却不容易,尤其对普通大众来说,挣大钱的机会更少,除非一夜暴富,靠着一场意外侥幸的赌博或炒股,现代年轻人太贪恋物质财富,不由自主便成了一个什么奴。自然需要钱的。精神的东西便可以不顾,对于他们来说,物质财富有了,精神享乐便跟着来了,现在可没有年轻人想什么安贫乐道的事。
有的人一辈子看着电视电影却不知道文学艺术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他们照样活一辈子,决不会因为没有文学作品而活不下去,但没有房住,没有吃的,没有衣物便过不下去,面对饥饿年代,第一要紧的是生存。
有的作家诗人忍饥挨饿创作出的文学作品,老百姓不买账,为什么?老百姓对文艺作品的冷漠,文艺家觉得委屈,老百姓无动于衷,把自己弄的一贫如洗,是你写小说的作诗的不识时务,跟老百姓无干。这个时代可不养靠写作为生的纯文学的严肃的天才艺人。
所以说文学艺术不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
现代人要享受,物质文明的享受,也同时有了精神文明的享受,钱本身及钱换来的一切财富使他们的地位和身份提高了,成了受人尊敬的富有者。
曾有人对我评价诗人,说诗人是幼稚而天真的。我还从没有听人对我说“有钱人是天真而幼稚的。”
作家诗人靠卖文生存或成为富人的很少,当然除了那些畅销书作家。有的是在有名的大学先成了有名的教授得了某一演讲的机会,本身又有学问,便额外的靠写一本书得了几百万,但只是会善解古圣人的古作品的学者,还不是一个天才的纯智者的写作,是借助古人的名气和古人的作品的名气而得的名气。
而纯粹的天才的创造者史铁生的书却不能畅销,看来,我们的老百姓崇尚学者而不能崇尚智者,而你可能遇见一千个学者,不一定遇见一个智者,所以说,学者常有,而智者不常有。但是谁又能说智者是什么样?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份知识来区别学者和智者。
据说,上海有好事者办了一场高雅的钢琴演奏会,结果开始不久就走了一部分人,进行到中间只剩下寥寥无几。普通的老百姓欣赏不了,他们听着没劲。还不及看一些长途大巴上的粗俗的影视录像里的小品有意思。民众的素养如此,你能要求纯文学的发展?
就算那些能欣赏并且有钱的中产阶级来鼓励这些失意落泊的创造者,要求他们来购买纯文学的杂志报刊,也很难,再说,现在互联网时代,只需交网费,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不花钱就能读到很好的文章。创作者更不能为此维持生计了。自然寻求别的生路。
其实很多诗人小说家之所以还在继续这种吃亏不讨好的创作,只是追求自己所要达到某一智识者的境界。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