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歌周刊》主编:兰馨月儿

黄河
文/非马
1
把
一个苦难
两个苦难
百十个苦难
亿万个苦难
一古脑儿倾入
这古老的河
让它浑浊
让它泛滥
让它在午夜与黎明间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改道又改道
改道又改道
─1975年1月12日,《笠诗刊》(70期)
2
溯
挟泥沙而来的
滚滚浊流
你会找到
地理书上说
青海巴颜喀喇山
但根据历史书上
血迹斑斑的记载
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
其实源自
亿万个
苦难泛滥
人类深沉的
眼穴
—1983年4月5日,《联合副刊》(1983.7.22)

共伞
文/非马
共用一把伞
才发觉彼此的差距
但这样我俯身吻你
因你努力踮起脚尖
而倍感欣喜
─1976年4月14日,《笠诗刊》(73期)

猎小海豹图
文/非马
它不知木棍举上去是干什麽的
它不知木棍落下来是干什麽的
同头一次见到
那红红的太阳
冉冉升起又冉冉沉下
海鸥飞起又悠悠降下
波浪涌起又匆匆退下
一样自然一样新鲜
一样使它快活
纯白的头仰起
纯白的头垂下
在冰雪的海滩上
纯白成了
原罪
短促的生命
还来不及变色
来不及学会
一首好听的儿歌
只要我长大
只要我长大…
附注:每年冬天在纽芬兰岛浮冰上出生的小海豹群,长到两三个礼拜大小的时候,浑身皮毛纯白,引来了大批的猎人,在冰冻的海滩上大肆捕杀。每天每条拖网船的平均猎获量高达一千五百头。这种大屠杀通常持续五天左右,直到小海豹的毛色变成褐黄,失去商用价值为止。
每年年初,美加各地报章都会为此事喧嚷一阵。其中最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刊在芝加哥论坛报上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一只小海豹无知而好奇地抬头看一个猎人高高举起木棍;另一张是木棍落地後一了百了的肃杀场面。
—1979年11月8日,《笠诗刊》(99期)

罗湖车站
——返乡组曲之八
文/非马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她老人家在澄海城
十个钟头前我同她含泪道别
但这手挽包袱的老太太
像极了我的母亲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他老人家在台北市
这两天我要去探望他
但这拄着拐杖的老先生
像极了我的父亲
他们在月台上相遇
彼此看了一眼
果然并不相识
离别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亲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着拐杖的我的父亲
彼此看了一眼
可怜竟相见不相识
—1980年10月18日,《笠诗刊》(104期)

龙
文/非马
没有人见过
真的龙颜
即使
恕卿无罪
抬起头来
但在高耸的屋脊
人们塑造龙的形象
绘声绘影
连几根胡须
都不放过
—1982年1月11日,《海洋副刊》(1982.3.1)

山
文/非马
小时候
爬上又滑下的
父亲的背
仍在那里
仰之弥高
—1983年4月4日,《民众副刊》(1986.6.10)

【诗人简介】非马(1936~ ),本名马为义,美籍华人科技工作者,诗人,艺术家。原籍中国广东,生于台湾。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曾任职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核能发电安全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业余写诗,著有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白马集》、《笃笃有声的马蹄》、《非马短诗精选》、《非马的诗》、《非马集》、《非马新诗自选集》(四卷)等19种,散文《凡心动了》、《不为死猫写悼歌》及译著《法国诗人裴外的诗》、《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等多种。主编《台湾现代诗四十家》《台湾现代诗选》及《朦胧诗选》等,作品被收入一百多种选集,包括两岸的中学及大学教科书,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曾获『吴浊流文学奖』、『笠诗创作奖』、『笠诗翻译奖』、『伊利诺州诗赛奖』、芝加哥『诗人与赞助者诗奖』及世界诗人英文诗奖等。曾担任北美中华新文艺学会、芝加哥华文写作协会、《新大陆诗刊》、《东方杂志》、《诗天空》、《常青藤》、《文心社》、《北美枫》、美华论坛及中国诗歌翻译研究中心等顾问,《新诗界》及《国际汉诗》编委,《当代诗坛》编审等。多次入选《国际作者及作家名录》。在美国,他的双语诗创作也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与高度的赞誉,一位美国评论家曾把他列为包括美国著名诗人桑德堡在内的芝加哥诗史上十位值得收藏的诗人之一。

【中国诗歌周刊】是发表诗词、评论诗词的开放交流平台。办刊的宗旨:让生活栖息在诗意的枝头,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诗歌文化,让中华诗歌走向五洲四海,致力把诗歌当作时代先锋的号角。
《中国诗歌周刊》
诗社机构简介
顾问:桑恒昌 非马 恒虹
诗评委:今音 蓝棠 西风
美术顾问:
一现飞鸿 柯林胶
社长:蓝棠
副社长:兰馨月儿 柯羽
主编:兰馨月儿
副主编:今生无悔 谭绿松
执行主编:羽君 思雅
美术总监:钟沛任 曾志强
编委:
思雅 素宏 江帆
羽君 时光 一禅
吉祥 你若安好
主播团长:江帆
主播副团长:紫菱菱
主播总监:兰馨月儿
金牌主播:
江帆 紫菱菱 京鸽
曹钧 宽厚的微笑
小薇 笔墨丹青 岁月如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