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节烈观是对女人的压迫和摧残
原创:随笔
作者:道之

重读鲁迅的杂文《我之节烈观》,又莫名的生出一股对中国旧社会封建男人们的愤慨和憎恶。觉出生活在旧社会的女人们的不易和遭遇不幸的境遇的悲惨。
文章的结尾,先生的几段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们追悼了过去,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人害己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我反复的念叨,这些话让我感动,这何尝不是鲁迅先生对于将来的社会人生所寄予的理想和希望。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一八年的七月,离现在差不多一个世纪,那么今日现实的人们对照鲁迅的期望是否如愿?
这个时代,再没有公开的说明被强奸的女人应该“节”,也没有说死了丈夫的妇女应该“烈”,现在是结婚的不合适可以离婚,受了强奸的上诉法律,让罪犯得以制裁和劳改,死了丈夫改嫁或经济独立喜欢单过的也有。
当然,不幸的婚姻,不恩爱的夫妻还比比皆是,我们还并没有完全变得纯洁聪明勇猛向上,社会也还有虚伪的男人和女人,也还存在害人害己的昏迷和强暴。
我的一个女友讲了她妈妈一生的痛苦,她的妈妈生她的时候,前面已有三个姐姐,她的爸爸害怕又生的是女孩,便把快要临产的妻子强行送到山上无人居住的破屋里,说是生了男孩就抱回来,生的是女孩就永远住在山上。老天不开眼,不能关照弱者,生下的她还是个女的。她父亲用穿着皮鞋的脚朝她母亲的下身狠狠地踢了一脚,忿然地说,别人的肚子怎么那么争气能生出儿子,她妈妈的肚子怎么那么晦气,总生女孩,一位刚经受生产苦痛的产妇,饱尝精神的压力和折磨,突然又被自己的男人如此催残,身体就一下子垮掉了,她的父亲迫于村里的舆论和族人的脸面,把她母亲送到医院医治,但从此就落下了后遗症。
这是七八十年代的发生在我村里的事情,现在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好多了,我看现在年轻的父母,对于男孩和女孩都是一样的宠爱。
但我知道人生的苦痛是不能完全除去的。、
什么是正当的幸福?
衣食无忧;家庭和睦;亲友团结;有稳定的收入;没染恶习;能尽义务能但责任懂得爱。
我曾当一个朋友聊起现代婚姻的话题,我以为在这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时代,人们的幸福是容易扎根的,年轻人的爱情是能够有依靠,不必像《伤逝》里的恋人那样走向毁灭。
比起鲁迅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现代人是能够寻觅到正当的幸福和相对自由的人生,就看他们懂不懂的幸福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