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令山老师诗词楹联作品选

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作品
观收割机收稻
如山气势震田畴,
千载弯镰便退休。
对准前方推直线,
梳齐长发剪平头。
排排青梗机旁睡,
滚滚黄金肚里流。
不用农家拿纸笔,
张张笑脸写丰收。

“诗意体彩”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作品
诗意体彩
彩民巧手不辞劳,
抟就千层大蛋糕。
助学济残匀两块,
扶贫养老切三刀。
国家税额财源广,
公益基金磐石牢。
若饱私囊天有眼,
谁人敢动半分毫?

“神秘湘西旅游诗词楹联大赛”三等奖作品
沁园春·游南方长城感赋
北有边垣,南舞长龙,气贯八方。
叹明清境内,重重关卡;湘黔辖里,处处军防。
亭子腥风,乌巢血雨,城外生苗遭祸殃。
谁堪忍,令苗区残破,四野蛮荒。
汉苗同属炎黄,共一脉何须隔堵墙?
幸苗民出境,汉人入峒;青山吐秀,绿水增光。
古寨砂浆,新村岩石,好砌繁荣坚似钢。
齐追梦,借《边城》翅膀,凤翥龙翔。

诗词作品选(7首)
惊闻母病,探望途中
黄海无边似有涯,
古堤烟柳掩人家。
眼前彩蝶双双舞,
不恋春花恋泪花。

三登鹳雀楼
骚人到此游,抛却古今愁。
玉宇云飞处,远帆天尽头。
迎风灵鸟上,斩浪大河流。
忘返缘仙境,归乘逆水舟!

自 慰
春风匀玉露,大地润田禾。
银补一千两,心开三万箩。
悯农诗喜读,圆梦句长哦。
四海贫于我,谁知有几多!

诗咏母亲河——长江(五排十六韵)
迢迢银汉落,滚滚直朝东。
浪卷满江雪,花开万里红。
群山泉奏曲,百舸梦追风。
巫峡千年幻,夔门八阵雄。
平湖留倩影,高坝见神工。
崔李传佳话,龟蛇架彩虹。
丹霞辉楚水,赤壁忆苏公。
一序星辰灿,几人忧乐同?
凭栏观浩渺,载雨赏朦胧。
燕子矶前血,石头城上弓。
日迎行贾客,月送荷锄翁。
润物栽培力,兴农造化功。
钟敲云欲遏,声震耳将聋。
岂可纳污浊,曾经染碧穹。
危机四方伏,大孝兆民崇。
不让母亲泪,长流九派中!

朝中措·南湖红船
一艘画舫映晴空,
豪气溢湖中。
自有红旗指引,
何妨雾锁烟笼。
同扶美梦,齐摇劲橹,
浪破千重。
今日潮平岸阔,
扬帆永鼓雄风!

“把楹联写在党旗上”诗词飞
鹧鸪天·习马会
握手狮城惊万邦,六旬六载破天荒。
定锚“共识”烝民愿,对话同胞禹甸腔。
新一页,续千祥。一觥陈酿两红光。
映红篆字和平印,钤透中华纸一张!

念奴娇·长征颂
神州沉陆,是谁人、“攘外必先安内”?
狂剿“锤镰”多少次,梦把红都摧毁。
战火连天,硝烟笼地,风雨犹如晦。
泱泱华夏,脊梁安可倾坠?
红色飘带如虹,前途难卜,步步凭双腿。
险壑凶滩千万里,堵截围追何畏?
雪岭冰山,泥潭草地,不洒英雄泪。
鬼神惊叹:会宁晴日春媚!

楹联作品选(13副)
海峡两岸
三通三代愿;
一国一家人。
神 农
一人尝百草;
万众褔千秋。
法 庭
心中一杆公平秤;
案上千锤正义声。
文明荆州
看大美荆州,同创“五城”荣古邑;
品小康日子,再兴“三市”谱新章。

题程集风雨桥
深巷纳春风,数里老街圆旧梦;
沃畴滋好雨,千年古镇换新颜。
(木刻风雨桥)
题程集中学大门
鹏志凌云,梦逐锦程,万里奋飞酬壮志;
烛光映日,汗磨铁砚,四时挥洒写春光。
(木刻程集中学大门)

党旗下感赋
立党为谁?常忆当年、五指成拳擎右臂;
兴邦有我,须教来日、九州圆梦壮东方。
把楹联写在党旗上
想想南湖,九十五载,是怎样起航摇橹;
看看中国,两个百年,就这么圆梦富民。

合肥市第十八届迎春征联
十八度花开,蕊吐九州,习习春风频送绿;
万千池墨泼,香飘四海,行行门对总添红。
柳宗元
祖先为五帝,神州无二裴,名门望族蜚声远;
后裔佐诸朝,伟绩垂千古,文治武功施泽长。

抒 怀
事易亦当难,难中求易无难,幸福村庄难事少;
人贫则思富,富后扶贫共富,和谐社会富人多。
荆州发展
人才作柱,鱼米为基,大志入重霄,兴市琼楼频拔地;
文化敲锣,旅游喝彩,小康临万户,富民好戏总连台。

精彩中国
五娃迎远客,鸟巢本是家,频奏国歌,扬我中华经典曲;
三骏跃长空,云彩权当墨,巧挥神笔,描他宇宙崭新天。

我 同 联 友 话 楹 联
——写在监利县程集镇第二届“和谐杯”春联有奖评选揭晓之后
◎曾令山
2007年,正值程集镇建镇二十周年, 5月又喜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同年年底,本镇一位年届花甲的原棉花采购站退休干部张新庭同志,为了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提高名镇知名度,主动向镇委、镇文化站提出举办“和谐杯”春联有奖评选活动的倡议,很快得到赞同,继而赢得社会各界仁人贤士的积极参与和热情资助。笔者有幸参加了两届评选工作,获益匪浅,感受颇深。我既为联友们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所感动,也为部分联友因没有掌握楹联的基本规则以至事倍功半而惋惜。

为了让初学对联的朋友们了解一些对联的基本常识,在创作中少走弯路,以下我结合本届评选实际,把较为普通而又突出的问题列举几例,与联友们共同探讨。
1、尾三仄、尾三平。
尾三仄,即在仄收句末连用三个仄声字;尾三平,即在平收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
例1、金牌银牌铜牌,牌牌浸汗水;
国手名手妙手,手手捧鲜花。
(第21号作品)
例2、政策好,时雨春风旺百业;
民心安,尧天舜日兴三农。
(第173号作品)
以上两例中的“浸汗水”、“旺百业”就是尾三仄,“兴三农”就是尾三平。

2、合掌。
合掌是指出(对)句的字词(词组)与对(出)句的字词(词组)意思相同。如以下“神州”和“赤县”、“迎宾”和“待客”、“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意思相同,都犯了“合掌”的毛病。
例3、送生肖鼠,神州添秀色;(出句)
迎孺子牛,赤县荡清音。(对句)
(第106号作品)
例4、日丽神州,和气迎宾连两岸;
光融海峡,谐颜待客度三春。
(第149号作品)
例5、奥运圆梦,长全国人民志气;
神七问天,扬中华民族国威。
(第37号作品)

3、平仄不对立。
中国楹联学会公布的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联律通则》(修订稿)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三),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引自《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8年第11期)
例6、 党启宏恩荣晚树;
政布春令晖夕阳。
(第27号作品)
此联对句的平仄与近体诗“平平仄仄仄平平”的七言律句不符。
例7、小镇出将军,名扬中外;(出句)
大地孕物华,惠及城乡。(对句)
(第18号作品)
此联对句的前句平仄与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不符。
例8、和风苏沃土;(出句)
谐律报晓春。(对句)
(第76号作品)
此联对句的平仄与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不符。
例9、圆奥运梦,金银铜奖骄环宇;
博竞技术,汗泪沾襟展靓姿。
(第94号作品)
按楹联规则,此联对句前分句句脚的“术”字应与上联前分句句脚的“梦”字平仄相反。

4、不规则的重字。
《联律通则》第二章第十条(二)规定:“忌不规则重字”。
例10、圆奥运梦,金银铜奖骄环宇;(出句)
扬中华威,天地人和傲世人。(对句)
(第123号作品)
此联对句中重复了一个“人”字,这是不符合对联规则的。另如本文例5中的“民”字,也属于不规则的重字。

5、词性不对品。
《联律通则》第一章第二条指出:“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例11、盛世中华美;
和谐社会新。
(第62号作品)
此联中的“盛世”是名词,“和谐”是形容词,它们处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犯了词性不同的毛病。
除以上所列几处“硬伤”外,还存在平起仄收、立意不新、主题不明、选材不当、词不达意等问题,限于篇幅不再列举。
要衡量一副对联作品的优劣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尺度。但一副对联作品如果存在上述其中一处“硬伤”,恐怕就不能算作是合格的作品,更谈不上获奖了。

如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对联作家,给后人留下千古不朽之作,正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如果要想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也并不是高不可攀、望尘莫及的事。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平日用心学,急时信手拈。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本人的体会,我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从以下十个方面努力,何愁不能进步呢?
首先,多研读。
一要研读古今对联名作,包括传统诗词,二要研读《联律通则》和其他对联专著(含声调平仄等),尤其要订阅有关楹联方面的报刊,三要多读些书。

其次,多积累。
既要积累对联创作的相关资料,又要积累名联、好联。积累的方法可采取建卡片,做笔记,口诵心记,等等。
第三,多练笔。
要想善于创作,必先敢于创作,勤于创作,乐于创作。这样,方可笔健而著丰。
第四,多深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捕捉到创作的灵感,寻找到鲜活的素材,了解到民众的心声。还有,对联作者必须关注国际国内时事,采集典型新闻信息,了解民间风土人情。

第五,多思考。
人为万物灵,全凭手脑勤。凡事都得多问几个为什么?古今名联为什么能流传,且具旺盛的生命力?当今获奖联作,好在哪里?亮点何在?只有感悟出别人作品的长处,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六,多查工具书。
赏析对联佳作,遇到生字词必须查字典、词典;创作时需要运用的字词也要查工具书弄清含义,平仄、词性把握不准,都得查工具书和专著弄个明白。日积月累,其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第七,多求教。
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半靠学,一半靠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教他人,不在请人定稿,而在请人点评,要从人家的点评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逐渐把握一些创作方面的规则和技巧。
第八,多修改。
诗不厌改,对联亦然。一份稿件不是一时三刻就能改好的。今天以为较好的稿子,等到明天后天、下周下月,问题又出来了,又有值得斟酌、修改之处,甚至“推倒重来”。别人改稿,往往只注重字面,而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必须靠自己把握。
第九,多交流。
广交联友,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最后,多投稿。
投稿好比商人向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产品。要敢于走出去,不要自命不凡,孤芳自赏,故步自封。我国有公开发行的对联报刊,还有各级楹联学会主办的期刊,都可投稿,用与不用,都得有个平和的心态。大小联赛,也应积极参加,不要“丑媳妇怕见公婆”。
对联,是中国文学园地的一束奇葩,是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是诗中之诗。她不仅具有对称美、语言美、时尚美、情趣美,还“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引自《联律通则》) 但愿她千秋万代,跃于纸上,诵于口中,装在心里,贴在门庭,挂在中堂,悬在书斋,载入典籍。
以上管见,仅供初学的联友参考。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最后,谨用鹤顶格拙作向“和谐杯”联赛的发起人张新庭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并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新垦楹园,勤浇汗水千枝秀;
庭盈瑞气,广纳贤良百世兴。
2019—7—9

曾令山老师,湖北监利人。中学高级教师,2017年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所创诗词楹联作品曾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2019-7-9